北大出了汉奸,(9)面对高知汉奸,有哪几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 ?评郑强说“学生在北大清华学习, 去帮助外企打败我们的企业,这是卑劣的汉奸行径 ”

发布时间:2025-09-17 20:31  浏览量:1

一至八期内容见以上各期。

众所周知,石平毕业于北京大学 , 公派留学日本神户大学,博士学位, 却成了受到制裁的大汉奸。

汉奸给家人、国家造成了伤害,是很令人痛恨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过,现在,也不止石平一个,以后还会出汉奸。

十、如何警惕这些高知汉奸?如何斩除培养高知汉奸的土壤我们的教育、大学应该反思什么?社会、家长、大学生、留学生应反思什么?从中汲取什么教训?有什么启示?

(一)面对高知汉奸,有哪几个敏感、尖锐的问题需要讨论解决?应反思什么?

有问题不可怕,就怕面对问题麻木不仁,面对问题要有讨论、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看看北大校长的反思

早在1998年北大100周年校庆上,时任校长丁石孙就痛心疾首地表示:"北大居然培养出了一个大汉奸,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不是一位好校长”。

丁石孙先生的这番话,至今仍能令人深思。

大学出了汉奸要不要校长反思?也值得讨论。

如果一个大学出现极个别汉奸,也不必大惊小怪,注意一下就是了,但是如果出现的汉奸较多,就应系统性的查原因。

2、看看郑强校长的话有没有道理

郑强校长所说的:“现在,有些学生在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学习,却用所学知识去帮助外国企业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卑劣的汉奸行径。”

这种说法是否有点过头,值得讨论!汉奸应有一个标准,不能扩大化。

3、文科生需要留学吗?

文科的内容在国内外差别很大,存在意识形态冲突,内外文科生很难对接,在国外很难吃的开。而理工科的内容,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相通的。

文科生由于学习的内容不同,容易异化,比如余茂春、许秀中、杨恒均、胡世泰、石平这五个汉奸,全都是文科专业。

文科生留学,回国用不上,在国外搞文科专业势必意识形态化,不懂科研技术又不能转行,在外国从政就容易误入歧途,如果就是想在美国生活,要么家里有矿不缺钱,要么钱的来路不正!

除非作为比较研究的需要和学生的定力很强的情况下,文科生还是少留学好。

4、清北等顶尖大学就是汉奸的摇篮吗?

清北等顶尖大学出汉奸比一般大学多一些,这是有它的影响力决定的。

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是培养中国最杰出、最优秀人才的地方,它们不是汉奸的摇篮!

5、"高知汉奸"的特征是什么?

"高知汉奸"揭示出新时代背叛者的新特征:他们往往接受过良好教育,利用文化资本实施"软性颠覆";他们精通中外话语体系,擅长用学术包装政治阴谋;他们深谙传播规律,能精准挑拨民族情绪,破坏力较大。

6、汉奸可怕吗?

汉奸,对国家、家庭的伤害很大,汉奸个人也只是昙花一现,风光一时,但会毁了一生。

但是,汉奸并不可怕。

在强大的、系统的国家机器面前,汉奸显得很渺小,他们就像井底之蛙,也没有多大见识,只是狂叫而已,他们人数也是极少数,对国家虽有伤害,但损害不会大,正说谓: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不自量!

只可防,不可怕!

7、要分数还是要责任?素质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吗?

有人说,我们到底是只要分数、学历,还是应该教会责任和身份认同? 是不是把孩子变成考试机器,却忘记了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信仰? 什么是家国情怀?

其实,这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分数、学历也要,责任也要,两者都需要,不可偏颇,一条腿走路是不行的。

素质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吗?单纯的德育教育不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既不是仅重视知识、分数,也不是仅重视德育,应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十年动乱时期,知识越多越反动,没有考试,没有分数, 个人成了文盲,国家没有人才也不能发展,教训极其深刻。

试想,一个人就是有好心,但分数很低,缺乏知识,无能力,啥也不会, 这样的人有啥用?相反,一个人分数很高,知识丰富,能力很强,但观念不正,光做坏事,这样的人不但无用,而且有破坏作用。

有人提出当汉奸的大都是分数高、学历高的人,就否定分数、否定学历,这是不对的观点。分数是考试的结果,其背后就是知识,升学需要分数,学习需要分数,毕业需要分数,没有分数就是大锅饭;学历是学习的经历,没有学习的经历哪来知识?没有学历就没有能力,就没有知识,所以,既不能否定分数,也不能否定学历,更不能否定知识。

8、上大学还需要通过高考择优录取吗?

大学生出了汉奸,有人就质疑高考制度。

这方面我们有教训,在动乱时期,不考试看出身,交白卷可以上大学,不但荒唐,也误国害民。

高考既为国家选拔了人才,有为学子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大学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任何方式都不如高考这个方式公平。

有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人,要求取消高考制度, 这是痴心妄想的。高考制度将长期存在,但是,要不断完善。

9、留学应该取消吗?

留学政策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国门会越开越大,留学政策会越加完善。

留学是一条培养人才的光明大道,不但不能取消,而且应该大力支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中国留学,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效力。

10、留学生不回国就是不爱国吗?

现在是信息社会,只要有爱国之心,在哪里都可以为国出力。爱国不分地域,要改变狭隘思维。

11、大学生为外国公司服务、打工就是不爱国吗?

大学生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工作,既能养家糊口,还能助推企业发展,外资企业发展了可以多缴税、多吸纳人员就业,这也是爱国的体现。

在国外的外国企业工作,既能养家糊口,还能学得技术、经验,有了技术、经验可以帮助别人,也能通过各种形式为国服务。

12、不做汉奸的底线是什么?

不能把汉奸扩大化。

需要国家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也不能随便把人才当成“潜在敌人”,到底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汉奸?

在外国政府、企业、组织工作不是汉奸,长期在外国居住不是汉奸,加入外国籍不是汉奸,只要在言行上不伤害祖国就不是汉奸。

绝不能伤及无辜。

13、"学术自由"就是汉奸吗?

应界定好"学术自由"与"文化叛国"的边界,允许学术自由讨论,不能格杀勿论,但是不允许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损害祖国。

14、观点不一,就是汉奸吗?

在一般问题上观点的不同是允许的,但是在关系到祖国的统一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含糊、摇摆。观点必须统一,原则必须坚持,意志必须坚强 。

15、对汉奸需要严厉制裁吗?

俗话说,说尽好话,不如一巴掌,有人敬酒不吃吃罚酒,要杀一儆百!

对汉奸不能姑息迁就,制裁必须严厉,举措必须“狠”,“必须管得住”,必须重拳出击,必须“伤筋动骨”,但是制裁要有理有据 。

16、对汉奸可以教育吗?汉奸可以转化吗?

有的汉奸是受拉拢、欺骗,一旦醒悟,是后悔的。

只要汉奸有后悔之意,有改正之心,就可以教育、挽救,要鼓励、促使他们转化。

17、还会出汉奸吗?汉奸会越来越多吗?

汉奸还会出,不可能杜绝。

但是,汉奸会越来越少,因为:

1)祖国越来越强大,吸引力越来越大,汉奸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2)对汉奸的制裁会越来越大,下场更可悲,在震慑之下,有人不敢做汉奸。

3)汉奸波及家庭, 使父母、妻儿蒙羞,使人无脸做汉奸。

4)社会文明在进步,人们的认知水平在提高,使人不想做汉奸。

5)做汉奸低三下四,让人看不起,使人不愿意做汉奸。

6)有的汉奸会觉醒,会弃恶从善。

18、有没有需要反思的?

从教育层面来说,北大出了石平,南开出了余茂春,虽不能说暴露出某些高校"重才轻德"的隐患,但大学应该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具体包括爱国、三观、孝敬父母、感恩、慈善、助人、怜悯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应加强人文专业的三观教育,防止历史系才子、哲学系高材生沦为汉奸。

从文化阵地来说,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必须筑牢文化自信的堤坝,防止"精神殖民"的渗透。

从法律防线来说,中国已建立《反外国制裁法》等制度武器,但针对汉奸的惩戒机制仍需完善。

只有把“爱国”写进制度、写进法律、写进日常最细枝末节的评价体系, 使“精神叛国”的幼苗不能出土,永远成不了气候。

19、防止汉奸的绝招是什么?

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祖国强大了,汉奸就会大大减少,甚至绝迹。

面对一个强大的祖国,汉奸会不寒而慄 !

面对一个强大的祖国,谁还敢、谁还能做汉奸?

所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折腾,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坚如磐石般强大的国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绝招。

唯有强大,不可辜负!

(二)5个不能否定

北京大学毕业生出了石平这个大汉奸,这主要是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能因此否定一切。

1、不能否定教育政策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政策特别是高考择优选拔机制,为国育才,是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不能否定

2、不能否定留学政策

留学政策是改革开放的组成部分,是英明的、正确的,不能否定

3、不能否定大学

改革开放后的大学是正规的、健康的,为国家培育了人才,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不能否定。

现在出的汉奸有的是清北等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这与大学的影响力有关,要看到大学的贡献,不能因此否定重点大学。

4、不能否定大学生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大学生的贡献,清北一流大学毕业生的贡献更大,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好的,不能否定大学生。

5、不能否定留学生

留学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留学生汉奸只是极少数, 不能否定留学生。

总之,要正确认知汉奸现象,虽个体行为不能代表整体,也要有所警惕与反思。

我们的大学生、留学生是有希望的。

曹德旺先生对福耀科技大学50名新生提出的殷切希望,也可以作为对全部大学生的希望:“珍惜时光,勤修苦练,更希望你们修德明理、心怀天下、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你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不仅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

一民生态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