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凄凉,写别情,估计谁也写不过他

发布时间:2025-09-15 16:55  浏览量:1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这首词是柳永的作品,寄调“临江仙引”,名为《渡口》。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描述的应该是离别之情。渡口象征了分别,也象征人生处在岔路口上面临转折。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空间,可以表达的情绪已经确立了。柳永在渡口,抒发出悲伤的情绪。也许有人觉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啊。顺理成章,一点新鲜感也没有。读过这首词就知道了,他把环境的凄凉写到极致,内心的伤感也达到顶点。

开篇,柳永强调了时间地点,这样可以快速把读者代入词中情境。傍晚时分到达渡口,离船上岸,骑上一匹瘦弱的马,沿着山脊比较平坦的地方上山。为什么他要强调“瘦马”?还要从柳永的经历说起,他青年时进京赶考频繁参加宴饮聚会,席间填词让歌女演唱。连皇帝都知道柳永的名气,让他别参加科举还是去填词吧。柳永50岁的时候才科举题名,步入仕途。他不停更换任职地点,足迹遍布睦州、余杭、泗州等地。

少年心愿终于实现了,他依然不开心。人生处于漂泊流浪状态,远不如布衣的时候那么惬意洒脱。这匹瘦马就是柳永对自己的评价,老而无力,不得不前行。寥寥数语奠定了悲伤的调子,接下来他再说什么都能勾起人们心中的惆怅了。

一路向西前行,看到郊野处的秋日风景。遥望暮色中的山峦,还有点点绿意衬托着秋山黄叶飞。柳永骑马登高,遥望远方。楚地的秋天和中原地区不同,看上去处处都有凄凉之意。读到这里要为柳永鼓掌,以为他摆脱了描写小情小爱的格局。

怎料他笔锋一转,又回到了言情的老路上。柳永回忆起青年时的爱情故事。他有一个心上人,分别之后音讯全无。柳永忘不了分别的痛苦,想要回到京城寻找心上人。他望着汴梁方向,眼前一片烟岚雾霭。隔着重重大山和溪流湖泊,让他看不真切通往京城的道路。这是柳永泪流满面,哪怕看不到也要一直望着。这种深情的状态持续了很久,到了太阳完全落山,他还在痴痴发呆。

上阕写羁旅漂泊,下阕写离别之情。原本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对柳永造成的痛苦程度是一样的。由此,让人都能理解他的悲伤。写人生失意,古代文人往往从郁不得志这个角度阐述。唯有柳永把爱情失意和郁不得志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可见在他内心深处,更愿意当一位风流才子,而不是碌碌无为的官场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