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简史•人物︱晚清“海州四大才子”

发布时间:2025-09-14 10:30  浏览量:1

连云港区域文学研究所 苗蔚林

清朝末年,古海州学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俗称“学台”)写过一首诗,名曰《赞诗》。夸赞当时才华横溢的四个文人。这四个文人因此被称为“海州四大才子”。现将这首诗录记如下:

《赞诗》

挟山造海杨如翌,

剪草为花范凤楼。

拆天补地朱任庵,

祁襄一柱砥中流。

这四个在古海州知名的文人的姓名分别是:杨如翌、范凤楼、朱路和祁香。本文略作介绍。

杨如翌:东海县驼峰麦坡人,生平事迹现存记载较少,但其文才受学台公开赞誉,被列为四大才子之一。

范凤楼:东海县平明范庄人,以诗文见长,与朱路等人共同推动海州西乡的文化发展。

朱路:东海县平明埠上村人,清末海州文坛领袖。在“吾朐三百年无文人进士”的背景下,为古海州实现了进士的“零突破”,成为清朝开国之后的第一位海州籍进士,而且是先后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五年(公元1889年)两次中进士。朱路兼具政治才干与文学造诣,曾任邮传部主政、邮传部员外郎等官职。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曾两次出使日本,开阔了视野,从而成为有一定政治远见的官员。清朝灭亡后,辞官回乡。之后,拒绝袁世凯的政治组阁邀请,隐居海州城。(有关朱路,会有专文详细介绍)

祁香(或作祁襄):东海县横沟马汪人,其作品与事迹多散佚,但因其名列《赞诗》而被后世尊为才子。

朱路的代表作品:《东游汇录》,其中包括《教育管窥》《扶桑竹枝词》两部分

有人说,古海州那么多文人才俊,为何这四个人并称“海州四大才子”?这里有一个时间概念:“晚清”,大家熟知的一些文学才人基本都是“乾嘉时期”,因此不能归入晚清“海州四大才子”之列,从这四个人的文采也可以看出,清末民国初期,东海县区域内的文学发展还是比较领先古海州其他地区的。

【说明】在撰写《东海县古代简史》的过程中,只有朱路的史料、传说较为丰富,其他三位才子的有关资料甚少。想通过本文,抛砖引玉,盼望大家不吝指教,提供一些资料。谢谢!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