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交贪官那桐四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5-08-24 07:46 浏览量:2
那桐为晚清 “旗下三才子” 之一,历仕要职,其书亦载时代风华。今赏其《清华园》《清华学堂》匾额及两副行书七言联,可观其取法颜真卿之厚重、融馆阁体之端庄,又见行书灵动之韵。笔墨间,既显政务书作的规整气度,亦藏文人书艺的雅意,为晚清满族官员书法的典型范式,值得细品深究。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晚清外交贪官那桐书法作品。
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晚清 “旗下三才子” 之一。1885 年中举,历任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八国联军陷京时,任留京办事大臣参与议和,后赴日道歉。曾赴国外考察银行税务,参订官制。1911 年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清亡后移居天津,后病卒于此。
那桐书法具馆阁体功底,笔法稳健规整,结字端庄匀称,尽显晚清仕宦书风的庄重气度。其书作兼含帖学韵味,笔画清劲利落,虽未开新境,却于规范中见功力,适配政务文书与应酬之作,是晚清满族官员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
代表作品有:《清华园匾额》《清华学堂匾额》《行书万顷一船七言联》《行书汉璧光风七言联》等。
晚清外交贪官那桐《清华园匾》赏析
那桐所书《清华园》匾额,现存北京清华大学,是其书法代表作。字体雄浑端庄、结体严谨,尽显深厚功底与艺术价值,亦是清华园最知名题字。书者那桐为 “晚清旗下三才子” 之一,叶赫那拉氏。清华园曾属圆明园附属皇家园林,前身为康熙时熙春园,道光年间析为东西两园,东园仍称熙春园,咸丰时改东园为 “清华园”。
晚清外交贪官那桐《清华学堂》赏析
清华学堂大楼门外正额 《清华学堂》四字,为那桐手书。其书取法颜真卿,尽显厚重中正之态,又融入清代 “馆阁体” 气质,字字稳重、点画平正,将浑厚大气格调发挥得淋漓尽致。虽整体端庄,部分点画却暗藏动感,精妙可观。结合其 “清华园” 题字,足见那桐书法实力雄厚,堪称晚清书坛 “顶流”,是其书法风格的典型体现。
晚清外交贪官那桐《行书万顷一船七言联》赏析
晚清外交贪官那桐《行书万顷一船七言联》纵32厘米横32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款署 “允辅仁兄大人正,那桐”。释文 “万顷波涛黄叔度,一船书画米襄阳”,联作笔墨灵动,尽显其行书特色,既不失馆阁体的规整功底,又于线条间流露洒脱气韵,是窥见那桐行书艺术风格的典型之作。
晚清外交贪官那桐《行书汉璧光风七言联》赏析
晚清外交贪官那桐《行书汉璧光风七言联》纸本,镜片,纵123厘米横29厘米2联,1645年作,私人收藏。是其书法代表作。释文 “汉璧秦璆千岁品,光风嘉月四时春”,款识 “攀桂仁兄大人属,那桐”,钤 “徐世昌印(白)”“琴轩(朱)” 二印,尽显其行书功底与书作规制。
赏那桐《清华园》《清华学堂》匾额及两副行书联,深感其书风鲜明。匾额取法颜真卿,融馆阁体气质,字字厚重中正,显政务书作的庄重;行书联则于规整中见灵动,笔墨洒脱。技巧上,点画平正稳健却暗藏动感,结体严谨又不失气韵,既见深厚功底,又具时代特色,尽显晚清满族官员书法的典型风范与个人实力。
晚清时期涉及破产签字的重要人物是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他是满洲镶黄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曾出任清华学堂校长并题写“清华园”校名。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那桐作为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参与与联军的议和谈判。据记载,日本曾提出签署不平等条约并承诺给予每位签名者20万两黄金,而那桐与奕劻最终以40万两黄金为条件才签字。这一行为被启功先生批评为“贪官误国”,反映了晚清权贵在民族危机中的妥协立场。
那桐在历史中的形象复杂,既有文化贡献(如书法造诣、教育职务),也有政治争议。其日记对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记载显得漠然,显示了他对时局的疏离态度。而他在议和中的讨价还价行为,则成为晚清外交腐败的典型案例。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那桐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