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有才华嫖客:被万千妓女包养,死后一堆人哭晕
发布时间:2025-09-13 07:21 浏览量:1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一个官宦子弟,四次科举落榜,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却要靠妓女养活。
他死后,满城妓女为他停业送葬,哭声震天。
这个人叫柳永,他的一生,颠覆了你对古代文人的所有想象。
——《壹》——
984年,山东费县,柳永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任沙县县丞,父亲柳宜更是南唐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投靠北宋,继续当官。
这样的家庭,本该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官二代。
结果却养出了一个叛逆的文艺青年,柳永和两个哥哥柳三夏、柳三接,被当地人称为"柳氏三绝",三兄弟都有文才,但只有柳永最不安分。
990年,6岁的柳永跟着父亲到了汴京。
大宋的首都,繁华如梦,对一个孩子来说,这里就是天堂,但天堂里也有魔鬼,1001年,17岁的柳永在家乡娶妻,按理说,这个年纪该安心读书准备科举。
柳永偏不,1002年,他丢下新婚妻子,独自南下。
名义上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实际上是去浪,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还有数不清的歌楼酒肆,柳永一头扎进去,就不想出来了。
他迷上了听歌买笑的生活,每天流连于青楼,和歌妓们厮混。
1003年,孙何出任杭州知州,柳永想拜访这位老师的师兄,却被门卫拦在外面,权势面前,再大的才华也得低头,柳永不服。
他写了一首《望海潮》,让歌妓楚楚在孙何的宴会上演唱。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首词,让柳永名声大噪,但这也让他尝到了甜头:原来写词比考试容易出名。
1008年,24岁的柳永终于进京赶考。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老实的官家子弟,他见过世面,有了名气,也养成了傲慢的性格,柳永自信满满:以我的才华,考个进士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错了,大错特错。
——《贰》——
1009年春,礼部会试,柳永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他的诗词在民间传唱,连皇帝都听过,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落榜?
结果榜单上没有柳永的名字。
宋真宗的诏书说得很明白:属辞浮糜者,一律不录取,什么是"属辞浮糜"?就是文辞华丽但内容空洞,柳永傻眼了。
他引以为傲的才华,在考官眼里竟然是华而不实。
愤怒之下,柳永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这首词直接把皇帝得罪了。
《鹤冲天》里最要命的一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什么意思?不要虚名,只要酒色,宋仁宗看到这首词,勃然大怒,一个读书人,竟然公然鄙视功名,选择酒色?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考试,这次他本来已经通过了。
榜单都准备好了,柳永的名字赫然在列,但宋仁宗亲自过目时,看到"柳永"两个字,想起了《鹤冲天》,皇帝提起笔,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
还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连续两次落榜,柳永心态崩了。
1018年,哥哥柳三复进士及第,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才华,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柳永第三次落榜,1024年,第四次,四次科举,四次失败。
40岁的柳永终于明白:这辈子,他和功名无缘了。
愤怒也好,绝望也罢,都改变不了现实,柳永开始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既然皇帝让我去填词,那我就填给你看。
四次落榜后,柳永彻底放飞了自己。
他不再遮遮掩掩,公开承认自己就是要"浅斟低唱",既然科举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另一条路,于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诞生了。
一个官宦子弟,沦落到要靠妓女养活,这在当时,简直是天大的丑闻。
但柳永不在乎了。
——《叁》——
柳永的"包养"生涯,从三个女人开始,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三个名妓,三种情深,谢玉英是柳永在江州认识的。
这个女人色艺双全,最爱唱柳永的词。
两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临别时,柳永写词发誓永不变心,谢玉英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但柳永是什么人?风流才子,怎么可能守着一个人?
谢玉英苦等三年,等来的却是柳永的变心。
她没有怨恨,反而卖掉家产,到汴京找柳永,为什么?因为她知道,柳永需要她,很多人以为柳永是吃软饭的,其实不然,这是一种互惠关系。
歌妓们给柳永钱,柳永给她们词。
一首好词,能让歌妓身价倍增,教坊的乐工们每次得到新曲调,都要找柳永填词,因为只有柳永的词,才能真正流行起来。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首打油诗在青楼里广为流传。
柳永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比皇帝还高,歌妓们不要金银财宝,只要柳永为她们写词,表面看起来,这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但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其中的真情。
柳永从不把歌妓当作玩物,他尊重她们,理解她们,把她们当作平等的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是多么难得。
所以歌妓们愿意为他花钱,不是因为贪图什么,而是因为感动。
感动于有人真正懂她们,陈师师主动让谢玉英住在自己家里,和柳永重修旧好,这不是嫉妒,而是成全,三个女人共爱一个男人,不争不抢,和谐相处。
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奇迹。
——《肆》——
1034年,50岁的柳永终于中了进士,整整25年的等待,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煎熬。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白发苍苍,但柳永依然兴奋。
终于,他可以证明自己不只是一个词人。
结果现实给了他一巴掌,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全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以柳永的才华,本该位列朝堂,却只能在基层摸爬滚打。
为什么?因为他的名声太臭了。
一个和妓女厮混的人,怎么能委以重任?令人意外的是,柳永当官当得很好,他在余杭任职三年,政绩卓著,百姓爱戴。
短短两年,他的名字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
柳永不是废物,他有真才实学,但偏见比事实更有力量,无论柳永做得多好,朝廷始终不信任他,最终,他只当到屯田员外郎就退休了。
六品官,对柳永来说已经是极限。
1053年,69岁的柳永死在润州,死在谁家?赵香香家,一个老人,客死他乡,身边只有一个妓女,这就是柳永的结局。
他一生没有正妻,没有儿女,没有家产。
朝廷不会为他办丧事,家族也不会认领他的尸体,如果没有那些妓女,柳永可能连个墓都没有,柳永死了,整个汴京都震动了。
不是因为官员们悲伤,而是因为妓女们的哭声。
谢玉英、陈师师带头,所有的妓女都停业了,她们凑钱为柳永买棺材,租灵车,选墓地,出殡那天,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谢玉英为他戴重孝,像死了丈夫一样。
两个月后,谢玉英因思念过度,也死了,临死前,她要求葬在柳永墓旁,从第二年开始,每到清明节,妓女们都会去柳永墓前祭拜。
她们带着酒菜,像祭拜自己的亲人一样。
这成了青楼的传统,叫"吊柳会",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