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由洛阳至山西泽州周村、葛万村寻祖记
发布时间:2025-09-10 07:35 浏览量:1
山西泽州寻祖记
2025年9月9日,我携济源市五龙口镇化村《郭氏族谱》,与族兄郭先瑞一道,自洛阳市洛龙区启程,前往山西泽州展开寻根之旅。承蒙山西长治友人张辉先生驾车相助,清晨六点半我们便踏上行程。据族中长辈口耳相传,我们化村郭氏与洛阳平乐等五地郭姓,皆由山西迁至河南。
约九时许,我们抵达泽州县周村镇。周村村委会毕书记——亦为周村郭氏女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主动联系了郭氏家族的老书记郭军与编修家谱的范广义老人。我们相互交流族谱信息,初步推断周村郭氏始祖与平乐、化村始祖属同代族人,然其更早源流仍未能明晰。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泽州葛万村,与村支书郭鹏会面,并就家谱内容进行深入沟通。葛万村始祖郭德广与我们始祖属同一时代,两族皆自称源于洪洞移民。葛万郭氏的代表人物为郭爱物先生——即富士康集团郭台铭之父;而周村郭氏则以民国时期曾任阎锡山政府教育部长的郭象升为荣。我个人推测,这两支郭姓与我们五地“信”字辈始祖应为兄弟关系,但此处并非祖源地。我们亦有幸查阅并获赠两村的族谱资料,得知周村与葛万郭氏皆于明洪武年间迁居至此。
此次寻根收获颇丰。在周村,我们拜谒了“郭家大院”——即郭象升故居。该宅已于2021年10月被泽州县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郭家大院又称“西院”,号称“山西第一才子”郭象升曾居于此。整组建筑共十八进院落,分东、西两部分,总占地约12000平方米,现存较完整院落六处。周村地处泽州县西部华阳山麓,西接阳城,北邻沁水,素有“鸡鸣一声响三县”之说,被誉为“丹水名区、行山重镇”,亦为泽州西大门。2013年8月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2月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葛万村则历史更为悠久,始建于秦汉时期,地处太行山巅,俯瞰中原,襟带沁丹两河,历来为兵家商贾重地。该村亦是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及泽州县AAA级景区化村庄。全村郭姓一脉,代表人物为郭爱物。郭台铭祖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91年郭爱物曾重返故宅,其后郭台铭于2004年依父愿重新修缮。郭台铭为葛万始迁祖郭德广第二十世孙。
中午十一点半,我们抵达葛万村委会,见院中有十余名长者正在用餐。询问得知,此为村中专为60岁以上老人设立的公益食堂,每月仅收费60元,每餐2元,余下由政府和村集体补贴。这一惠老之举,成为我们此次寻祖途中意外而温暖的人文收获。
据葛万《郭氏家谱·序》所载,该支郭氏于明洪武年间自洪洞大槐树移民迁此。相传当时郭氏三兄弟南迁,行至葛万村南小南庄时,三弟郭德广因腿疾滞留,后迁居葛万。二哥落籍河南济源尧头(西窑头)村,长兄定居洛阳孟津平乐村,兄弟间日后仍有往来。
然值得注意的是,葛万始迁祖为“德”字辈,与洛阳平乐、济源化村“从”字辈郭氏并不对应,反与阳曲郭氏“德”字辈吻合。传闻情节与河南济源、洛阳地区说法相似,其间渊源仍有待进一步考证。葛万村郭书记亦提及,山西蓄粮掌、衙道等村郭氏乃自该村迁出,其中蓄粮掌村郭氏家谱与化村郭氏家谱有所对应,这为我们后续探寻提供了新的线索。
2025年7月10日河南郭氏望璞公四门宗族文化理事会莅临化村。
郭氏始族有五个儿子,分别叫从仁、从德、从道、从义、从信。他们的后裔现在分别居住在孟州市石庄村、洛阳市孟津区冶戌村、洛阳市孟津区平乐村、洛阳市嵩县柿园村、济源市五龙口镇化村。
郭氏五门老弟兄们的后裔都来了。他们齐聚化村,共叙亲情,共攘发展,共庆共聚。这真是“仁德道义信,永远一家亲。”希望今后郭氏后裔们,常来常往,互助互帮,相亲相爱,共同把郭氏家族的宗亲情谊传承下去,共同把郭氏家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郭氏这个大家族永远热热闹闹、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