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探望武则天,张昌宗一把搂住她,亲了一口,却不敢发怒

发布时间:2025-09-07 21:33  浏览量:1

时光这个东西,转眼就把人推到命运的另一头。不信你看当年那位让天下男人都胆寒的女皇武则天,曾经玉貌花容、威风八面,等到了晚年,也照样敌不过衰老和孤独。紫禁城空旷得连风声都发凉,她就像刻在深夜里的影子,走着走着,周围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往日的荣华和掌控一切的自信被岁月一点一点剥落,连每天清晨照镜子,都只敢偷偷地看一眼。说到底,人再怎么风光,也躲不过人生的这道坎。

如果说武则天的晚年有人懂她,那肯定是太平公主。母女俩之间的关系,说复杂很复杂,说亲近也亲近。太平公主从小跟母亲闹过,抗过,但转了一大圈,却发现母亲陷在日复一日的冷清里,无声胜有声。曾多少次夜深梦回,她听到母亲在寝宫独自叹息,窗外的大风甚至盖不住那一声声轻微的鼻音。家里再多金银珠宝,也难买一份踏实的慰藉。太平公主那时就有了个“主意”,她要给武则天找个人陪,说白了,想帮母亲填一点心里的漏洞。

但人的陪伴到底是什么?不是随便拉个宫女、太监过来套近乎能解决的。太平公主自己的生活也够热闹的,可她眼里只有一个人能让母亲心软,那就是少年沈南璆——一个原本没背景的小伙子。沈南璆天生长得润朗俊秀,做事又有分寸。不同于张昌宗那样高调,他低调沉稳,在长安城里不过是个吟诗卖画的小文人罢了。一天,太平公主出巡,正好碰上沈南璆在市集上为人题字,墨香和纸粉味混着晨风飘开。她那一瞬就记住了他。

你可能觉得奇怪,太平公主何其尊贵,为啥对一个市井文人花这么大心思?可别忘了,那时候的权贵见多了巧言令色的小白脸,却难得遇到心底敞亮、不谄媚的读书人。太平公主与沈南璆几番接触,发觉这人虽然穷,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酒桌上,他能为公主即席作诗,也敢为小民据理争辩。就是这样的气度,让太平公主最终决定,将沈南璆带到母亲武则天身边。这一举,让她的母亲一时之间心头软糯了不少,没多久,沈南璆就从一个冷板凳上的读书郎,成了皇宫里独一份的“伴读”。

他没什么特别出众的背景,爹也是乡下的小吏,靠走门串户在县衙讨生活。沈南璆小时候爱读古书,咬着笔头琢磨诗句,街坊邻居背地里都笑他“穷酸”。可等熬到十九岁,家里连口热饭都熬不出来,他就挑着几卷书下了长安。没想到命运折腾来折腾去,把他带进了宫门。

刚进宫时他手足无措,却不肯谄媚,啥都愿意学。武则天第一次见到沈南璆,是在春日的御花园。周围都是他不熟悉的权贵,只他一人静静提着笔,在石桌上画竹子。据说武则天那天瞥了一眼,就认定了这个年轻文人有点与众不同。后来俩人说话,沈南璆也不拘礼节,半句马屁也没拍,反而拿司马迁的《史记》讲笑话逗武则天笑。就好像多年未下过雨的心,突然间冒出一株嫩绿的小草。

或许是老天开恩了,武则天对沈南璆格外看重,一时间,宫里谁都不敢慢待他。可权力的游戏从来不简单。沈南璆进宫后才知道,陪着女皇聊天就像在刀尖跳舞。小心翼翼,吃饭得分三分清醒、七分警觉。一切浮华背后,都是小心赔上的性命。

但沈南璆到底不一样。别人宠幸就只知道享乐,他却喜欢在御前自弹古琴,还常和武则天讲些民间疾苦的事。女皇难得安静下来,听他说些西北旱灾,百姓逃荒,幻然发现权力终究不能掌控一切。沈南璆时常劝女皇收敛赋税,宽恕劳役,想为百姓做点实事。身边太监们见了,怎么敢有半点微词?可满朝的老臣子们早就盯上了沈南璆,背地里说他假清高,来者不善。有一次,御史中的一个姓魏的打着弹劾旗号,上奏弹劾沈南璆太过亲近女皇,有僭越之嫌,闹得朝上乌烟瘴气。

说来,这沈南璆倒没因此慌张,他仿佛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有一次偶然间,被卷入东宫与太子争宠的漩涡。有人传他与武则天政事密谈,其实不过女皇病中,让他诵诗解闷罢了。太子党的人却添油加醋,把沈南璆描成了个权谋高手,说他挑拨母子感情。这一下,简直成了火药味十足的家务事,你方唱罢我登场。武则天就算再宠爱他,也不得不多了份戒心。

宫廷风云变化多端,沈南璆虽然和武则天感情深厚,却终究是外人。有一回,大雨倾盆的夜里,武则天因旧疾晕倒,身边能信任的只剩下他。沈南璆守到天快亮,亲自煎药端水。第二天,宫里轰动,都说“一个文人哄得女皇不愿离身”。可树大招风,那些本想专荐自己姻亲的重臣早已心怀怨恨。

有人酸溜溜地议论:一个寒门小子,凭什么比我们老资格的大官更得圣宠?御前几番奏对,沈南璆心里其实明白,自己不过是个暂时的“解闷人”。太平公主冷眼旁观,也开始逐渐疏远了这位心上人。宫里的风向,就是这么善变,今天是宠臣,明天只要风向不对,立刻就能成众矢之的。

终于有那么一天,卷宗堆起来像城墙那样高,弹劾他的奏折里连生活琐事都能翻出花。沈南璆被人指控“弄权误国”,下狱那天,天刚下过一场冷雨,地面湿滑。许多曾经巴结他的同僚变脸比翻书还快。沈南璆没哭没闹,只是用手里那枝旧毛笔,草草写下几句诗,留给太平公主。没人知道他们最后说了些什么。那时候的长安,乌云密布,不远处传来新政权交接的马蹄声。

武则天晚年,失去了这个有人情味的伴读,世界又恢复成孤零零的样子。皇宫再富丽堂皇,也寂静得让人发冷。有时候,人到了高处,不得不面对孤独。哪怕给你全天下最好的金银珠宝、最热闹的歌舞,其实不过是孤独里的一层华服罢了。太平公主后来看沈南璆的诗,总觉得其中有些话是写给自己的;而武则天夜深时偶尔翻到那一卷残页,也未必没有些许后悔。年轻人的勇敢直言和赤诚到底还是留不住。

说起来,每逢现代人唏嘘“权力和爱情不可兼得”时,其实哪朝哪代都一样。陪伴走到最后的永远不会是宠臣、也不是才子,而只剩一池冷寂和几声夜里吹过的风罢了。

所以你问我,人到了绝顶之后,究竟最怕什么?不是敌人,也不是背叛。而是那种被时间剥去外壳、只剩一颗空心的孤独。武则天也好,沈南璆也罢,戏落幕了,旁人还没看明白,他们早已在命运里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