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DSE课程生存考验轮番上演:国际版、电子化、学籍变严
发布时间:2025-09-06 00:55 浏览量:2
近日,一则关于DSE考试将推出“国际版”及电子考试系统的消息在教育圈广泛流传。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其引发的讨论却持续升温——事实上,一直以来,DSE考试的动态都不乏关注。从第二代公开考试支援系统(PESS2)的全面启用,到对自修生报考资格的逐步收紧与本地生身份认定的重要改革,再到针对跨境合办课程和“借壳办学”现象的严格整顿……一系列举措都显示出DSE正在不断优化考试制度、提升严谨性与公信力。无论“国际版”传闻是否成真,DSE的改革进程显然仍在继续,而其每一步动向,还将牵动每一位规划香港升学家长们的神经。
01 DSE国际版与电子化考试传闻:可行性几何?
从政策动向看,DSE国际版和电子化考试系统并非空穴来风,包括DSE课程在内的香港教育国际化一直是港府以及相关行业人士致力推动的,而电子化考试系统也是目前主流国际大考的发展方向。
自 2024 年起,香港在深圳培侨书院、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设立内地考场,允许港澳籍学生在本地完成笔试,试卷通过加密运输和GPS监控确保安全。2025年,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和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官宣成为DSE与考学校。
这一“先行先试”模式为国际版 DSE 积累了监考经验,验证了跨境考试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未来国际版 DSE 建立全球课程授权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当然,DSE国际化发展的另一显著趋势便是大学认可度,目前DSE考试成绩获得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所大学认可,覆盖了英美澳加以及亚欧多个主流留学目的国。
另一方面,今年的DSE考试,第二代公开考试支援系统(PESS2)全面启用。DSE 笔试中,所有一般礼堂试场强制使用 PESS2 系统,考生需通过 “报到易” 手机应用程序完成自助签到,取代传统人工点名流程。监考员使用 “监考易” App 核对考生身份,考试数据实时同步至考评局后台。
此外,考评局计划引入 AI 监控系统,覆盖身份识别、考场行为分析及辅助评卷,误差率控制在 5% 以内。这些技术升级为国际版 DSE 的电子化实施奠定了基础。
反观A Level、AP和IB三大主流课程体系的大考,目前都在陆续迈向电子化考试,因此,无论是教育圈内人士,还是未来计划香港升学的家长,都应该意识到考试形式的变革趋势,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电子化考试意味着未来DSE考生的备考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除了学科知识的掌握,数字素养和电子作答的熟练度也将成为重要因素。能否熟练操作文本编辑、公式输入、图表绘制甚至线上计时系统,都可能影响考生的现场发挥。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推出国际版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认证制度,需建立类似三大主流国际课程的全球授权体系,目前国内开设DSE课程的学校已经超百所,但仅有4所内地学校获认可为 “与考学校”,且均位于大湾区;其次,考试行政后勤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三大主流国际课程的大考尚且各类事故不断;更重要的是学额分配,目前香港本地生已经感受到了内地学生不断涌入带来的强烈冲击,这种竞争焦虑不仅体现在大学申请,甚至还蔓延到中小学阶段。
因此,对于港府而言,上面的改革举措都将是平衡各方利益后的“渐进式”推进,政策会给选择DSE的家长预留准备时间。
02 变革不断:自修生门槛收紧与跨境办学整治
今年 DSE 改革直指两大痛点:自修生资格滥用与跨境合办课程乱象,释放出“严控身份、规范办学”的政策信号,引发家长与教育机构的高度关注。
首先是自修生通道大幅收紧。
24年发生的某机构62名内地学生以自修生身份报考DSE被拒一度冲上热搜,到2025年6月,香港考评局发布了《2026-2028年DSE报名规定》,明确规定未满19岁且未参加过DSE的考生,需提交“特殊报考申请”。
这些考生还需要提供课程认证(证明课程等同香港中六程度)和资质认证(学校需获省市教育部门官方认可)。应用学习科目(如媒体传意、创新与创业)的报考也受到限制,一般仅限香港学校学生报考。
第二,本地生身份认定趋严。
伴随着DSE考试热度不断上升,“考试移民”现象也成为公众讨论焦点。根据港府公开数据,自“高才通”“优才计划”等引入以来,已有超过10万名新移民通过相关计划携子女来港。这些子女凭受养人签证获批香港身份证后,即可享有本地生权益:包括港校80%本科学额分配、约4.2万港币/年的本地学费标准等。
2025年初,香港教育局对外明确表态:“不剥夺人才子女的本地生身份,坚持‘持香港身份证即属本地生’原则,包括通过受养人签证获得身份证者。”但同时,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也表示,为提升制度公平性,正在研究未来引入一套“附加资格”机制。不再单凭香港身份证认定本地生身份,这套新机制要求考生提供连续居住≥3年的证明、家长在港纳税或就业记录、社区服务证明等材料。未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考生将被归类为"非本地生",学费可能大幅上涨。如港大非本地生学费达18-20万港币/年,是本地生的4倍。
同时,推动学费分层制度逐步落地。2026年起将实施学费分层制度,通过经济杠杆调节资源使用公平性。不过目前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下图为大致参考——
此外,针对跨境合办课程和"借壳办学"的规范也是2025年港府发力的重点。
2025年8月,特区政府教育局向全港所有学校发信,列出4项严正提醒,包括除获教育局批准,任何学校不得与第三方合作办学;所有学校需向该局如实提交学生名单;学校不得滥收费用;学校须谨慎留意所作广告宣传是否严格遵从规定。
港府高度关注“借壳办学”问题,一旦发现必定严肃处理,包括勒令停办或拒绝批出正式注册。新学年会通过“点人头”及突击巡查等措施,确保学校运作合法合规。通告特别点明,学校不得借“姐妹学校”名义作幌子,或任何名义与“姐妹学校”违规合办正规课程。
诸多政策的调整也意味着家长需要更加审慎地规划子女的教育路径,若希望子女以本地生身份享受升学优惠,务必提前规划,确保满足在港连续居住≥3年的要求。与此同时,在选择DSE课程时,请务必认准香港考评局官方认证的正规学校,避免通过培训机构"借壳"报考,以免影响考试资格。
03 机遇挑战:内地DSE课程的前景与困境
我们在顶思此前发布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近年来,DSE课程和港人/港澳子弟学校遍地开花成为了国际教育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根据顶思不完全统计,目前大湾区DSE课程班和港人/港澳子弟学校已超过70所,其中深圳占据半数,广州和佛山、东莞等城市亦有多校布局。其他内地城市中,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热门城市也不断有新的DSE课程项目落地。
*顶思手动整理,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学费上来看,以大湾区各校为例,目前多数学校DSE课程学费在10-20万元区间,相比于其他国际课程体系(AP课程、A Level课程、IB课程或OSSD课程等)来说,DSE的收费标准要低一些。
不过在港府当前的大力整顿和严格监管下,未来DSE课程的发展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与整合。政策收紧意味着以往依赖“自修生”通道或通过培训机构“挂靠”报考的路径将越走越窄,甚至可能被彻底阻断。真正具备正规资质、获得香港考评局及内地教育部门“双重认证”的港人子弟学校或合作项目,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此外,DSE“国际版”与电子化改革对内地DSE课程项目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国际版落地后,将大大提升DSE全球认可度,吸引内地学生转向DSE体系,加速市场合规化。
挑战方面:电子化考试(如PESS2系统)要求学校升级技术设施,增加运营成本;同时,港府对“借壳办学”的严打(如禁止“姊妹学校”违规招生)将淘汰大量不合规机构。内地DSE项目若无法通过官方认证、强化师资与技术能力,将面临淘汰风险;反之,合规优质校将凭借资质优势抢占市场,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而对于家长而言,这意味着选择DSE课程时需更加谨慎,应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具备官方认证资质、师资是否经过香港考评局培训、课程设置是否与香港本地保持一致。长远来看,DSE课程的发展将趋向规范化、品牌化,那些教学质量过硬、管理规范的学校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而仅以“DSE”为名、缺乏实质保障的项目则可能逐步被市场淘汰。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理性选择和政策的持续规范将共同推动DSE教育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
结语
DSE考试的系列改革,标志着香港正进一步规范其教育体系,提升考试公信力与国际竞争力。对内地家庭而言,这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DSE仍是一条衔接内地与海外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政策逐步收紧、“本地生”身份门槛提高,也要求家长更早规划、更谨慎选择。未来,DSE教育将更加强调合规性与质量,只有真正具备资质、教学扎实的课程项目才能持续发展。因此关注港校升学的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官方政策动态,优先选择经认证的港澳子弟学校或合规合作项目,并尽早为孩子规划身份与学业路径。在教育的道路上,理性判断、提前准备,才是应对变局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