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华年:李蓉到死都不知,扶持亲弟弟登基,到底有多罪孽深重
发布时间:2025-09-04 22:06 浏览量:3
说句老实话,李川这种人,搁咱们身边,大概都不会喜欢。脾气倔,心气高,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还偏要和大户人家死磕到底。这种人要是没当上什么大官,也就罢了;可偏巧命好,赶上个天下大乱,就轮到他坐上了那个皇位。可惜王位不是他能住得安稳的地方,将来迟早得和那个真正有气魄、还不愿做闺阁深处花瓶的“殿下”决个高低。一山不容二虎,尤其你碰上个像李川这样要强到死的主儿。
其实很难想象,上一回李川刚刚登基不到两年,就脑袋一热,硬是拉开了北伐的架势。帐面上说是打仗的钱已经够了,他还亲自拉着大才子裴文宣,把算盘珠子拨了俩来回,心下也算有底。可到了战场,天知道那些银两都被些什么名门望族给“顺”走了——到最后,真跟着李川冲锋陷阵的兵,腰包里只剩下打水漂的寥寥几个铜子。仗能打赢才怪。
朝廷赔了夫人又折兵,紧跟着南边洪水肆虐,百姓没饭吃,灾情一天比一天厉害。这会儿国家的家底都快掏干了,李川连派点赈灾的粟米都得借东墙补西墙,眼睁睁看着一场场义军在南方冒出来,跟下锅撒胡椒的油沸腾得很。
李川嘴硬,倒是也是敢认错,不过,他把锅全乎到了世家门阀的身上,说什么都是他们贪污腐败,要不是这些老狐狸挖坑,他李川凭什么打败仗。说起来也不算太冤,可明眼人都懂,这毛病可不是李川坐上皇位才有的。前朝那位老皇帝李明,倒是看清一条路,非要扶寒门新贵上场,让他们和世家掰掰手腕。可惜,到最后人家没能熬过李川。从头到尾,李明最会的就是挑秤砣,想着让寒门有筹码,七大家族也不敢太放肆。
又说起李明,别看表面当年柔妃只是个宫女,偏偏她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才让那一摊老旧的皇族出现点新气象。李明整日和门阀周旋,有一手铁腕功夫,人虽沉得住气,可寿命实在太短。等他一咽气,李川靠着背后大户的兵力趁乱踢门,把皇位抢了过来。可你以为他真掌实权?其实成背后大掌柜先生操线的木偶。
那时,李川天天在大殿之上,翻来覆去琢磨怎么摆脱世家的束缚。但顶头一层皮下,却冷不丁还有个叫秦真真的女人,此人没了,李川也算失了主心骨。他这下好像终于疯魔了,也不挑人,寒门新贵一个劲儿往上提。谁去查世家的茬子他就用谁,哪怕是那种平日连乡里小民都不敢让管钱的油滑胚。他只认死理,朝堂上一阵乱麻,谁是谁的跟班都看不清了。
李蓉倒没他那么死钻牛角尖。慢慢地,她站到了世家那头。很多时候,这帮家族出来的后生,见多识广,念书比普通人透彻,至少不会傻到公开贪墨。李蓉有次和裴文宣吵起来,说得那叫一个冷嘲热讽。把寒门出身的那些贪官点名骂了一遍,裴文宣脸色都变了。她用得着担心,毕竟熟人太多,有些门道都能一眼看穿。
不过李川一条道走到黑,朝堂风气越搅越烂。底下老百姓谁管?起义四面八方冒头,官军这边忙着扑火,那边民心已凉。苏家这种世家大族,得上哄天子的心思,还得自掏腰包赈灾,碰上叛军又不能袖手旁观。可每消灭一个起义,世家的筋骨就被割下一块。
说到后来,李川敏锐得像头困兽。他查出来,秦真真正是死于苏家之手,那怒火烧得天昏地暗,端的是不死不休。他下令屠了苏氏一族。可刚刚刀还没放下,上官家的太后上官玥就被送进冷宫,家族一半子嗣没了命。李川本还要一鼓作气,把上官雅及太子连根拔起。这时候,太后自己求情,甚至愿意以命替女儿赎命。滴血认亲那一幕,旧朝惯例,多少人心里都捏着冷汗。可偏偏血还是合的——没别的说头,李川体内也流的有上官家的血。
世事说来也怪,血缘到头来成了李蓉唯一还想留住的东西。前世李川临终,非要把李蓉带上,也是这个道理。朝堂乱成这样,谁再上来,都别想拿李蓉压住世家。她心早已经不系在自家的姐弟情深,后头要保的东西,是世家那一票人的利益。她也渐渐明白——这个天下,自己需要一个“正统”的名分。
风水轮流转,柔妃的儿子上位,世家口中憋着气。要让秦妃的儿子当皇帝,他们更是死活不干。真给个寒门子弟做了天子,那这些世家岂不是抢了面皮,家底被掏空?说到底,姿态要端,利益还得留给自己。
旧皇帝李明倒是真有几分远见。他看出来了,李川哪是不会做事?根本是身份和性格都不配。让他当皇帝,等于让世家“翻身农奴把歌唱”,国家哪里还有未来可言。他如果回头,未必不会觉得自己的扶持对象选错了,但局势早已难以回头。
记得那会让三皇子来继位,眼看就是亡国的命。不用细数,这三皇子和李川本就一路货色,这江山捏在谁手里都一样,底层百姓夹缝求生,世家倒来倒去做打手,换汤不换药。朝堂想重塑一次,谁受得住?
说白了,李川从骨子里当不成好皇帝。他要真是个从容淡定的小弟,指不定会是个知冷知热的家人。但要把家国放手里,以他的性子迟早得失控。上官玥和李蓉拼着力气把他推上去,不过是盼着自家血脉长盛。却没想过,有那么些王位,天生就是烫手山芋。
情感重,是李川的宿命,也是他的悲剧。他有什么都往心里放,皇帝可不能这样。有了私心,决策必定偏颇。这一点,李明明白得很。他和何皇后之间纠缠尚深,发现一有苗头,就能全身而退。柔妃也不是白白端在那儿,他用得上就用,用不了提鞋都嫌累赘。皇家哪有什么真情?那都是刀与藏刀之间的游戏。
再看李明打世家,可不是横眉怒目一棍子抡,他机警,杨家真有通敌的影子才动手。至于江南苏家主动靠拢时,他也能收敛锋芒,不会无端扣帽子。李川反过来,眼里只分你站哪边。跟他一致就提携,哪怕是乌合之众;立场对着,他连“良材美玉”都一脚踢开。
最后想说,有些人只适合做家的温暖港湾,不适合拿剑开辟疆土。李川也许就该是那种,在弟弟、儿子、丈夫的身份里讨生活的普通人。可惜在那个时代,没人能逃出生来被放进去的棋局。你说这,挺讽刺吧?最后,谁的命运不是被身边最亲近的人,一步步推上了险峰——咱们谁家没有个这样的李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