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沦为“铁杆汉奸”,孙玉良:从石平劣迹看大学思政课过失

发布时间:2025-09-09 08:00  浏览量:1

美国有余茂春,日本有石平太郎,这是当代中国最臭名昭著的两大汉奸。2025年9月8日,外交部一纸《关于对石平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将这位曾经的“北大才子”推向舆论风口。冻结在华财产、禁止交易合作、拒发签证入境……,这些严厉措施指向一个特殊对象:出生于中国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加入日本籍并当选日本参议员的石平太郎(原名石平)。看完石平太郎的种种劣迹,我十分疑惑,怎么中国的顶尖大学,费心尽力这么多年,培养出了这么一个货色。

石平太郎的劣迹可以说是罄竹难书,试罗列出其十大罪状:第一、他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第二,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被他撰文讽刺是“纸老虎”;第三,他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第四,他公开支持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甚至制造核武器;第五,汶川大地震时,他主张日本不应帮助中国;第六,他辱骂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为“国贼”;第七,他否认日本731部队在中国的恶行;第八,他公开宣称大熊猫非中国所有;第九,他公开支持日本政国参拜靖国神社;第十,他公开出版著作向日本献媚,书名竟是《我为何抛弃中国》。

一个受过中国最高学府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何会堕落到如此地步?北大的哲学教育素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著称,但却在石平身上显现出了可怕的“教育异化”——知识没有转化为爱国情怀,理性思考没有走向正义之路,反而成为其背叛祖国的工具。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天津南开大学培养出了汉奸余茂春,北京大学培养出了人渣石平太郎,还有其他大学培养出了大批学成不归的留学生……,我们的大学思政教育,是否存在严重过失?

我认为石平现象绝非个案,中国的大学生在出国留学后发表反华言论、诋毁祖国的言论屡有发生,什么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啊,什么日本是人间天堂啦,其谄媚无耻之态,令人脊背发凉。这暴露出部分高校思政课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考核方式流于表面。我甚至怀疑某些思政课老师本身就“三观不正”,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最终把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培养成对功利主义的追求。指望着这样的教授,怎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

培养出三观不正的“高材生”,知识越多越反动。余茂春、石平太郎们最后成为叛国的汉奸,是偶然也是必然。石平事件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短板。真正的思政教育不应该只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不应该是“刷学分”的工具,而应该是融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全方位价值观塑造。它应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对民族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这些品质比任何专业知识都更为根本。以前我愤怒于我们的高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现在变本加厉, 发展到把高材生培养成“铁杆汉奸”了,不反思行吗?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我认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将思政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家国情怀、既具国际视野又坚守民族立场的新时代人才。当年周总理在南开读书时,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声音掷地有声,石平的教训警示我们:一所大学的教育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就业率或论文数量。

外交部的反制决定彰显了国家维护主权和尊严的坚定决心,也为所有背弃祖国者敲响了警钟。石平从“北大才子”到“铁杆汉奸”的堕落之路,应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面镜子。我建议不妨效仿对待秦桧的作法,把余茂春、石平太郎制成跪像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让这些败类时刻提醒我们: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培育爱国者。这是中国大学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