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梵高、旷世奇才,影响后世四百多年,至今不衰!

发布时间:2025-09-05 19:18  浏览量:2

徐渭(1521~1593)明代书画家,被称为“中国式梵高”,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是中国画史上当之无愧的旷世孤才,他的书画影响后世四百多年,至今不衰。

他在诗文书画之外军事方面天赋异禀,曾为抗倭名将胡宗宪出谋划策,屡立战功。他在胡宗宪给皇帝的贡品上题诗作文,引得当朝皇帝龙颜大悦。

徐渭开创了中国泼墨大写意“青藤画派”,代表作《墨葡萄图》《牡丹图》等,以狂草入画,笔法豪放挺拔,墨色层次丰富,直接影响了郑板桥、齐白石等后世画家。其书法融合诸家之长,自成一体,袁宏道称其“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

徐渭的人生极为坎坷——

科举失意:20岁中秀才后,连续8次乡试落榜,直至41岁仍无缘举人。

仕途多舛:受严嵩案牵连,幕僚身份受牵累入狱,晚年贫困潦倒,靠变卖字画度日。

精神挣扎:多次自杀未遂,晚年因精神错乱误杀妻子入狱,后获释时已家破人亡。

徐渭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因袁宏道发掘其文学价值而声名鹊起。陶望龄称其“前无古人”,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则感叹“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驴背吟诗图》 (明)徐渭作 纸本水墨

112.2x30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驴背吟诗图》整个画竟然没有多余的一笔!树枝间所盘青藤纷披垂落,树下一老翁乘驴缓缓而过,仿佛正在吟哦诗句,悠然雅适,“得得”的蹄声似乎从画里传出,一副轻快自得的气氛喷涌而生。整幅画以意笔而成,构图简练,笔墨生动鲜活,诗意盎然。老翁和驴仅用寥寥数笔便形神俱备,而毛驴那踏着轻快步伐的神气却跃然纸上。背景树枝、藤蔓则笔点零乱,使人顿起秋色萧索之意。徐渭以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

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超凡脱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