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29军军长,救过毛主席,1954年被开除党籍,7年后黯然离世
发布时间:2025-09-02 09:20 浏览量:5
红色才子,落满尘埃
你想过吗,一个人能跌成几层?同一个起点,有人烟花绽放,有人灰飞烟灭。在红军的历史里,萧劲光和李仲英,两个名字是命运完全不同的注脚。一个后来风光无限,头顶大将军衔,坐镇新中国海军;一个却在岁月里曲曲折折,被时间扒掉了所有荣耀。唉,你要是只看“军长”那一栏,打死也猜不到他们的结局。
这一页历史,其实是两段红色血路。说起来怪有意思,红29军这番号在陕西就用过两回——一次在陕北,一次在陕南。陕南那支就像昙花一现,两个月不到就被围剿得七零八落。军长和政委都是战死,故事很快归于沉寂。而陕北这支,1936年才挂上“29军”的名头,萧劲光第一任军长,风头正劲。但真正让陕北红军火起来的,不只有这号码,还有李仲英和他那一身人生的褶皱。
讲李仲英,要先回到1910年,一个叫张家沟的小村子。他本来姓张,命运却从一开始就被家里的贫苦写歪了轴。小时候,父母一狠心,把他送去了瓦窑堡李家当养子。李家表面经营着骡马店,其实是地方“哥老会”一员。你要是见过老李头,“李二刀客”这号人物,哎哟,真是又能打又能混。哥老会里,讲究的就是辈分、扎根。李仲英等于是直接被塞进了陕北底层社会的江湖。
但江湖气也不是铁牌,李仲英还是得跟着干活。拧麻绳当学徒,多少得靠点苦才混口饭吃。那些年,陕北的乡下人活得苦兮兮,但腌臜里也藏着生猛。哥老会的“讲规矩”,多少算是他底子里的那个倔劲吧。
时间拨到1930年头,陕北的大风要来了。红军的谢子长跑到瓦窑堡做动员,一下子把农民运动吹得东倒西歪。年轻人跟着红军革命,能翻身。李仲英也是那拨人——他跟着贺晋年参了军。说他被谢子长“看中”,其实也是“混社会”的经验管用,做人带点江湖气,处理人跟事就灵。没多久,谢子长就派他去宁夏搞兵运,又秘密组游击队。可惜,第一仗就碰了钉子,没弄成什么大事,只好灰溜溜回了老家等消息。
倒也不死心。1934年,陕北红军游击队成立,谢子长第一时间又叫来了李仲英。李仲英多能啊,趁着机会就爬起来了,很快成了陕北红军的主角之一。
翻过去,红一团成立,两个连,李仲英是二连的连长。这一年之后,红25军长征到陕北,老陕北红军和中央红军合编,总算有了更大的后盾——李仲英还升了团长。那个年代,战事一波波,什么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他都参加过,人也打得凶。
这里得插一句,他还救过毛主席的命。不是一般的“救”,是真刀真枪地救。红军东征的时候,毛主席、彭总在山西孝义碰上阎锡山部,差点就被堵死。关键时刻李仲英带兵硬拼,两小时死斗,终于撕开围堵,捞出了毛主席和彭总。之后毛主席给了李仲英不小的赏识,让他进红军大学深造。
接下来的几年,是李仲英人生里最热闹的章节。他当上了红29军的第二任军长。其实最初是萧劲光任职,带着部队打黄河防守战,风头正盛。1937年萧劲光调走,军长就变成了李仲英。说句实在话,当时的陕北红军“三大将”——李仲英、贺晋年、阎红彦,都轮流摸过军长的椅子。之后红军改编,李仲英更是一跃成了八路军里唯一的陕北籍旅级干部,参谋长,风光一时。只是那会子他还在抗大学习,这份职务基本是“挂名”,没有降真沙场,后来退居绥德警备司令部,守北大门。
抗战后期,他还是在晋绥军区、雁门军区这些地方任过一把司令。他也不傻,知道正面战场才有升迁的台阶,可偏偏历史就把他安排在了后方——有时候,人就是兜兜转转一样地错过那些风口。
1948年,西北野战军改编,他当了8纵14旅副旅长。你要知道,他那些“老熟人”贺晋年、阎红彦那时已经是纵队司令、副政委,一个标准地领先他好几个马步。再往后,他在地方军区混了个甘肃临夏军分区司令,固然军级干部,但还是没什么亮眼成就。
到1955年第一次大授衔——这就成了老李仲英一辈子最尴尬的地方。毛主席念着陕北红军的旧情,点了阎红彦上将;贺晋年也当了少将,虽然有人压了一头。而李仲英呢?啥都没评上,不管是中将、少将,全都没份。你后台、资格,怎么都不差,但现实就是这么让人迷惑。
说白了,是建国后他“摊上了事”。第一出,是剿匪负责不力,被降了级;后来回到公安部,只做了个管教处长,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可这还只是刚刚开始。1951年“三反”运动,风头正劲,一查李仲英:抽大烟,坐高级轿车,投机倒把,罪名一桩煞过一桩。被撤职了,他不服气,老百姓还有点苦中作乐的劲头,他是真苦。
李仲英在众人面前大声喊冤:“钱,我没贪!大烟,张闻天同意我抽的!车,是王震送的!你找他们俩去!”你听听,这话里多冤屈。战争年代,谁还没个伤病?最狠那次中弹,右后脖子进,左肩膀出,命差点就没了。还有一回打仗后,裤子湿哒哒的,一看血流了一裤腿,子弹顶在肚子上,他硬是把弹头挤了下来。战友看了都说他命硬。连张闻天后来都同情他,批准给点大烟——也就那阵子,大烟缓疼痛还是有点用。但抽久了沾上瘾,建国后被抓出来,就麻烦了。
王震和他是老上下级,解放后知道老李身体不好,托人送了辆轿车。结果,这也算了“罪状”。至于投机倒把,也不过是借朋友两万块,谁料朋友用去做生意,连累了他。这些糊涂账谁理得清?
人倒霉的时候,连解释都没人听。他顶着撤职,还是去了北京找毛主席喊冤。主席没多说什么,让他住中央党校休养恢复,说以后再说。但李仲英心里不安,家在西安,没法彻底撇下。就这么回了西安,混进了高干疗养院,也算有口饭吃,还能盼个翻身机会。
谁知等来的却是一场更大的风暴。1954年,所有老账翻出来,再冠上“摆老资格、抽大烟”标签,党籍、军籍一刀切,什么军功都没了。那一刻,他彻底变成历史中的“边角料”。组织算是有点念旧,把他安排进陕西省农牧厅、水利厅养着。可名声没了,荣誉没了,男人的气势也全没了。
李仲英后来没能撑太多年。1961年,孤零零地在西安走了,51岁。世事像一阵风,最风光的时候他曾是救毛主席的大英雄,大军长一席之主,可后头的路一转圈,落下的就是寂寞。
有时候吧,命运好像就爱捉弄那些“不怕死”的人。你说李仲英是冤还是不冤?我也说不好。这世上总有些名字,曾经火里来水里去,最后却只留给人一份背影和惋惜。谁又晓得,他是不是曾经在夜里咬着牙,问自己:“我这命,为啥走到这地步?”历史没有给答案。我们只剩下翻书时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