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抗日战争简史》出版 为公众了解本土历史提供权威读本
发布时间:2025-09-03 08:59 浏览量:7
1938年11月,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到越南义演募捐。厦门市档案馆 供图
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近日,由厦门市档案馆组织编写的《厦门抗日战争简史》由鹭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翔实的档案史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近代日本对厦门的侵略历程,全景式还原了厦门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史,为了解厦门地方抗战史与传承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范本。
《厦门抗日战争简史》分八章,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战防御体系的部署,到中共厦门党组织发动群众抗战、厦门沦陷八年的苦难历程,再到厦门人民英勇无畏、海外华侨捐纾救国、台湾同胞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等多个维度,完整勾勒出1896年至1945年间厦门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壮阔图景。
《厦门抗日战争简史》不仅收录了日军强划租界、制造“东本愿寺事件”、轰炸厦门、占领全岛等侵略史实,更聚焦厦门军民的英勇抗争:中共厦门党组织领导的救亡运动、厦门军民的浴血奋战、华侨输财输力支援抗日、台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具体而微的历史细节,通过深挖档案馆珍藏的电报、战报、公文等大量史料得以鲜活呈现,让“全民抗战”的精神底色跃然纸上。
《厦门抗日战争简史》的出版,既填补了厦门抗战史系统研究的空白,也为公众了解本土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
今年,厦门市档案馆先后出版《厦门抗日救亡运动档案汇编》《厦门抗日战争简史》,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引导正确的历史认知,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战故事>>>
支援抗战 有人捐出14间店屋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若残破,何有于家?”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过程中,厦门各阶层人民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根据《厦门抗日战争简史》记载,抗战全面爆发后,厦门各界抗日救亡组织纷纷成立,广泛开展劝募工作。厦门儿童救亡剧团、鼓浪屿抗敌服务团大众救亡剧团等接连举行各类公演,筹款慰劳抗敌将士。1937年7月12日,社训队举办筹赈游艺会,日夜公演京剧、话剧和杂艺,第一天的预售票款和门票收入就达到1434.22元。
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会也迅速开展抗敌将士慰问活动。在一次妇女捐献大会上,厦门分会组织股股长黄楚云在台上第一个摘下金戒指当场捐献,台下妇女们受到鼓舞,紧随其后摘下耳环、戒指争先恐后往主席台上送。妇女们还发挥手工优势,集体为战士们缝制短裤、干粮袋等物品。
厦门市民叶孙仁更是将禾庆街、禾祥街两处14间店屋捐出,支援抗战。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厦门人民想尽各种方法募集资金。在广大工友中,罗鸿荃发起“一日所得贡献国家”运动;太古南洋班“安徽”轮船华人员工自发每月从薪水中捐出救国金。许多民众自动发起“献力运动”,参与修建各种防御工事,并自发筹款购买高射炮。(记者 叶子申)
弘一法师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在抗战烽火中,剧团演出和音乐的力量不容小觑。
《厦门抗日战争简史》记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在中共厦门工委的推动下,厦门大学、双十中学、毓德女中等大中学校纷纷成立业余剧团,厦门南天剧社也于此时应运而生。
“七七事变”后,南天剧社部分人员离开厦门,留下的社员转入厦门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开展歌咏、戏剧演出等宣传工作。当敌机轮番轰炸时,话剧演出从剧院搬到街头,《放下你的鞭子》《抓汉奸》等街头剧演出场次多、效果好,在发动群众、鼓舞斗志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7年,18岁的音乐才子李焕之回到厦门,成为厦门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的一分子。在厦门,李焕之结识了蒲风,他们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先后创作了《厦门自唱》《抗日救亡》等十首抗日救亡歌曲。
1937年5月,厦门市筹办第一届运动会,邀请弘一法师为运动会会歌作词谱曲。彼时,“弘一自遁入空门,碍于佛制,诗词歌赋等诸般艺事,已大多弃而不作”,且正准备闭关修行。接到创作邀请后,弘一法师慨然应允,为运动会会歌作词谱曲。
后来,日本侵略军逼近厦门时,友人从安全考虑,纷纷劝弘一法师到内地暂避,他却视死如归,坚决不从。弘一法师说:“为护法故,不避炮弹,誓与厦市共存亡。”抗战期间,弘一法师还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这句著名的口号题写下来,赠予多人,宣传抗日救国。(记者 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