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亲姐姐爬上龙床,甚至她的亲女儿贺兰氏也做了李治的情人
发布时间:2025-09-02 19:42 浏览量:4
姐姐做了皇帝的女人,女儿又成了宫廷的宠儿,你说这家里的“关系网”能绕几圈?宫里风高浪急,可姐妹间的心结比风还难捉。武则天,大家都知道,她那一路披荆斩棘——可没多少人记得她有个亲姐姐,武顺,比她还温柔、还多情。故事到这里就有点意思了:姐妹俩,一个掌权,一个垂涎着权力身边的人。那种说不出口的竞争,和家务事里的暗流,谁能说明白?
说起来,在武则天登顶之前,武顺的人生也算是风光。她模样好,笑起来像春水拂柳,别说宫里,外头民间若见一面都要悄悄念上好几天。可她不是只靠外貌活的女人。武顺嫁给了贺兰越石,一个小有名气的才子,性子随和,两口子柔情蜜意,日子算得上安稳。等孩子出世——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贺兰氏——武顺把心思都盘在家里,其实也惯常去探望她出入宫廷的妹妹,姐妹情深,尤其在外人面前,也算亲密。
可贺兰越石命不长,天不假年,那时候武顺不过三十出头,忽然做了寡妇。说寡妇其实落在她身上带点违和,谁家寡妇能在宫门走动,上面的皇后还是自家亲妹?也难怪坊间都议论她:温婉是温婉,但这家伙不是善茬。
你说武顺常常带着女儿贺兰氏去宫里,一是探望妹妹,二嘛,难免有点别的心气。她头发绾得高高的,略施粉黛,虽不是当家皇后,可身上规矩气派都透着贵气。见到皇帝李治,她脸上不露声色,但眼神里总有点说不清的灵动。年轻寡妇,旧情未了,身边又有个俏丽女儿,李治可不是个木头人,眼光在母女身上转了几圈。谁知一转竟转出事来——宫里的风,真是带着一股子让人身不由己的劲。
后来,李治干脆把武顺封了韩国夫人,这宠爱劲头,连太监和宫女都默默回头竖了个大拇指。武则天表面没说什么,心里觉着不对味——自家姐姐,成了自家丈夫女人。狐狸再狡猾也有掉进自己的陷阱那一刻。宫里从来都是表情云淡,其实下头心思翻江倒海。
而贺兰氏,年纪轻轻,爹没了,母亲又靠着宠爱重回风头。她跟母亲一样,有股子敢闯的劲,笑声明朗,走路带风。李治见着她,更是移不开眼,常常在花园小道上像遇到知音一样攀谈。老人家总爱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贺兰氏不信这套。她聪明、嘴皮子利落,早早感觉到宫里流转的势利。她学着母亲的样子,懂得在人前藏下心计。
最难的是武则天——丈夫看上了自己姐姐,又转身迷上了外甥女。这场家里的暗战,不太方便说破,但皇后的位置总归不能让。武则天也不是头一次遇到情感和权力的缠斗,可这回,敌人是真亲姐妹,亲侄女,比起庶人又多了几分手软。表面上她风轻云淡,私底下却夜夜不眠,郭女王的愁肠说不尽。
世事往往这样——明里是家人,暗里是情敌。665年那一场封禅泰山,表面是祭祀和大典,实则是武则天的下场。哪个女人舍得下手?可龙椅之下,各种恩怨情仇,早就不分明。那天夜里,武顺喝了那杯酒,第二天就不再醒来。没人流泪,也没人说真话。只有冷冷的风从泰山一阵阵吹过,仿佛有谁在天上看笑话。
姐姐去了,亲情走了,李治心里也不是没波澜,他把贺兰氏封为魏国夫人,宠爱得甚至胜过武顺。贺兰氏的心思更复杂——母亲的死,她心里明白七八分,敢怒不敢言。这种宫廷里的仇伤,一张笑脸能掩住多少苦楚?她本想靠着李治攀上更高的位置,甚至在心里动过和武则天争锋的主意,只是棋高一着,还是输给了那个把“心机”二字写进字典里的姑妈。
说实话,在宫里活着需要点运气,讲点规矩,也得狠得下心。贺兰氏年纪轻,想得多,手段究竟不及武则天。她自负聪明,也确实比旁人灵巧,但在这乱云飞渡的皇宫里,谁也摸不清谁会在下一个暗角伸出手。那年,宫里来了稀有山珍,说是地方官进奉,武则天借机请了李治和贺兰氏去她母亲家吃饭。宴席上,满桌俊味,气氛和乐。贺兰氏见都是自家人,欢喜得很,夹菜夹得也没个防备。谁知一口下去,这宴席就是她的最后一道风景。
世上哪有那样的“家宴”?武则天轻描淡写,贺兰氏一病不起。宫廷里的流言从来不会缺席,一时传得沸沸扬扬,到底是酒里还是菜里,谁知道。皇帝只剩了一脸悔意,那点疼爱也描不出生后的寂寞。
那顿饭,不仅吃掉了贺兰氏,也一并带走了小时候欺负武则天的几个堂兄弟。据说武则天早已记着这旧仇,那天一并找回公道。
有人说武则天狠心,有人说她不过是生存之道。这宫里,亲缘像夜里的灯影,明明贴得近,其实各有阴晴。姐姐、妹妹、女儿、情人,爱恨,权势,一团乱麻系不清。咱们坐在现代窗前读这些故事,嘴里叹一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可那时的武则天和贺兰氏,会不会也在某个寂寞夜里偷偷问一句:权力算什么?亲情算什么?如果没有这床宫门,如果没有这身锦衣,她们会不会就是一对说笑打闹的普通姐妹?
这些事,风过去了无痕。只有老宫墙下的槐树,几百年后还在春天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