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国 || 热读:朱海燕《北戴河日记》
发布时间:2025-08-29 18:15 浏览量:2
作者 谢忠国
热读:朱海燕《北戴河日记》
向海灯火去望月,一场奔赴缘相约。忘年交的缘聚,彼此之间的信任里,珍藏着岁月沉淀出来的心路历程,敞开心扉的畅叙,互相惦记与牵挂,相见成为最美最甜最踏实的心动。
朱海燕拥入大海的怀抱,与老部长言欢数日。铁路情结使然,忆铁路,说过往,展望未来铁路发展。从交谈中,老部长陶醉其中:12岁进入人民铁路当学徒工,那时的哈尔滨仍然在战火硝烟笼罩之下,学业被迫终止,不得不选择学一门本领。1946年哈尔滨解放,从此迈进铁路的门槛,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路工人。
老部长对朱海燕回忆起那段不堪的屈辱。“9 .18”事变后,日本统治东北时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非常艰难的度日,在铁蹄下挣扎...…东北解放前夜,战云密布,极度困难和险象环生的生活状况,民众生无可恋,采取两头逃生:一是朝山海关以内跑;二是往山里钻,拼命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深山老林里钻,躲避战乱,求生为要。记忆里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其中的猎户片段,就是真实写照。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敌军40多万,我军只有4万多人,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无法比,根本没有可比性。按照吕正操将军研判:“看表面什么都没有,只要有必胜信心,什么都会有。”后来的铁路保卫战和军队发展壮大,充分证实了远见卓识。
随着交谈的话题深入,部长和朱海燕的心绪难平,渐渐导入负重层面。铁路网密集的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员结构极其复杂;物产丰富,盛产粮食,被誉为“北大仓”,特别是“三江”平原一马平川。全世界共有三块黑土地,黑龙江拥有肥沃的一大块。石油、煤炭、森林、山野味,资源丰富,形成盲目自大的优越感,傲慢专横;环境脏乱差,文明程度仅限于粗鲁。社会秩序混乱,语言不文明,造成沟通极度困难。
/如今的东北三江平原(图片来源网络)
移民文化是外在认知的主体成因。人口主体构成,来自山东省胶东半岛、大西北黄土高原、辽西辽北贫困地区、少量安徽藉迁徙组成。对于土地与生俱来的渴望和纯天然的追求,无缝对接给后代。尤其是开放性和极为浓郁的土地情结,渐渐形成占地、占山为王惯性推手;自然条件和边远地理位置所致,演变为边远、寒区文化母体成因;具体代表性的性格特征多元性,易外露而敢于冒风险,举止粗暴,出口满嘴脏话,多数民众为文盲、大老粗,敌方采取威逼利诱十分容易,给铁路安全埋下隐患,表现为一己之利挺而走险,火中取栗;为人热情豪放,但又妄自菲薄,给护路大军联防联控设置不确定因素;性格主体多元性,直观外露,在利益诱惑面前,变脸比翻书快,给护路大军造成巨量损失;热情奔放而缺少判断力、辨识度。韩部长顺势打开话匣子,对朱海燕忆起铁路争夺战和保卫战,护路军的誓死如归,保卫铁路大动脉的艰辛与艰苦卓绝,带着尽乎哽咽讲述付出的巨大牺牲。在极其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中,逆向而生。
铁道兵的前身:护路军。肩负历史使命,因地制宜,因人而宜,根据形势任务需求,透彻分析各种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灌输大局观、大局意识,紧紧抓住事物本质,在摇摆区、认知盲区放一盏“探照灯”,确保在光明的环境下相互靠拢。全方位无死角观察,善于从微妙事物变化中,捕捉战机。从而赢得进军东北铁路战线的主动权。朱海燕见老部长沉浸式体验当年峥嵘岁月,话锋一转:您这一辈子为中国铁路而生而战!京九铁路可是您值得骄傲的力作。
哈哈,啥时也忘不啊。
部长的笑声告诉朱海燕,己经将部长沉重的思绪,从玉带穿城的松花江岸拉回到兴奋点。
京九铁路“上甘岭”大会战
花絮:原铁道部老部长吕正操面告继任部长“当5年部长,能忙出一条京九铁路来就值得。”
事实上,5年任期,中国铁路由原来不到54000公里,逼近60000公里。要知道,尚在修建和己经研发、进行设计的铁路还有多条。
京九铁路建设摆上议事议程,箭在弦上之时,老部长排兵布阵,全线最艰难的控制工期路段,在吉安、赣州、定南一带,植被覆盖率、雨水充沛,地址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全线之首。为此,彻夜难眼,目光最终锁定“棋盘”重要一子:铁道兵。虽然这支能征善战的铁军,己经脱下戎装,但是,军魂仍在,铁道兵吃苦奉献、敢打硬仗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专业能力,都是响当当、硬梆梆摆在哪里,把尖刀插过去,别无选择。老部长专程去铁道兵大院,看望兵改工后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主旨为督战。翟总经理送给部长见面礼:领唱《铁道兵志在四方》,老部长伴随歌声,再看看领命在肩的众工程局长,一颗悬着的心踏实放下。
/京九铁路建设隧道施工中(图片来源网络)/
京九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全线“卡脖子”工程:岐岭隧道,连续发生大坍塌,甚至冒顶,山体石质破碎、断裂带、斜式泥土夹层、暗流湍急,可以说是地质“博物馆”。隧道作业突击队、“敢死队”冲锋在前,采用标准化、制防坍塌,有效避免伤亡事故发生,防瓦斯、防有害气体、地质不良、涌水、浅埋段。编制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细化施工方案,坚持按“光面爆破为基础,喷锚支护保安全,施工通风出效率,围岩量测明晰情况,铺底先行造环境,衬砌质量树形象。攻坚克难的战役,持续上演昨天铁道兵面前无险阻,隧道施工历险记,创造神奇逆转,于1994年10月提前贯通。
扫除“拦虎路”,为整个京九会战解除警报,让老部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曾经的选将感到欣喜欣慰!
从京九铁路开工伊始,老部长就带着朱海燕,直奔施工现场,从南到北20多天,逐路段,逐个重点,特别是控制工期节点项目,咽喉工程,全部用脚板丈量,采取现场办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过夜。满负荷运转,累倒在工地,高烧40度十多天,被送进医院。
部长您把中国铁路始终装在心里,唯独不关心自己身心健康,嘴干舌躁又干裂,肿胀变了型,还在拼命。心里还总惦记我,特意安排办公厅主任与我小聚、犒劳。
/原《中国铁道建筑报》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第六届范长江奖获得者” 朱海燕/
海燕你跟着我吃苦最多,写新闻稿都是熬夜、加班,睡眠严重不足,我也是心疼啊,你是一肩挑双担。
“你退休了,铁路发展的步子,一个脚印又一个脚印还留在你的心里。”朱海燕一改官场和交际场合称呼,舍去“您”,看似尊贵“减量”,实则再现彼此发自心底的“降维”尊重,友情纯洁而厚德载物。
朱海燕:新藏铁路将要动工,兰新复线是1600公里吧?
部长:不是!是1602公里。
30多年过去了,您还记忆如昨,您对中国铁路入心入骨的感情,可昭日月。兰新铁路您数次到大西北协调,黄沙滚滚、戈壁茫茫大漠孤烟直,您一次次领略了荒凉与悲壮,体味到大西北通铁路的渴望、战略需求。翻开泛黄的记忆,那一页又一页写满艰辛的篇章!
话题永远是中国铁路,朱海燕用翔实的数字说话,从客、货运输运量娓娓道来,让老部长眉宇舒展,笑弯了眉毛。
屈指算来,朱海燕陪同老部长,曾经5个春节,有4个在铁路沿线站段度过,5个中秋节,家团圆月团圆之时,踏上列车与员工团圆。同为退休序列号,共同回忆嘉年华,蕴含感恩之情,滋生源源不断的接力智慧,表达幸福生活精神追求、精神富贵,双向精神补钙。共赴的向心力凝聚,彼此欣赏与志同道合,精神需求的一致性而携手同行,畅谈甚欢,思想观念同频,认知和追求共振,交流沟通顺畅,忘却时间的滴滴哒哒;互相吸引,盛开出一朵朵绚丽多彩且灿烂夺目.富有张力的生活之花。曾经老部长吕正操京九线体验,现如今90多岁的韩部长也想一试京九游,宝刀未老,壮心不己,铁路情怀放飞梦想!
“情深恭敬少,知己笑谈多”
朱海燕耳濡目染,从老部长那里看到,携两袖清风,倾注满腔热血,默默地在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呕心沥血、不懈奋斗。
朱海燕追随部长左右,采写铁路发展无尽华彩华文,凭借真诚奉献,心底无私,实力敬业。深得老部长赏识,职业操守,超凡能力,屡屡创造稳操胜券,以平常心迎接无常之变。正是内生的骨气演进催化剂,强者更强的内功,让部长垂爱!
快乐的激情溅射灵动火花
朱海燕称部长为老师,师出有名。真正优秀的老师,不仅授业,关键在于影响学生的为人做事,在部长的评价体系里,海燕是他最值得拥有,最值得骄傲的才子、强者。
生命在磨砺与挑战中绽放强健
忘年交心灵感应相通,毅然决然的走出舒适圈。知晓心态和快乐是两颗孪生种籽;在心田上播撒什么种籽,事业、生活之树便会结出什么果子。向内深耕,向阳生长,共同认知的风向标,让他们风雨兼程!
人文景观之美,渡人识人越近越真
老部长主动邀请,佐证心中的灯火始终燃烧在漫漫生命旅程,宠辱与得失、生活、事业中酸甜苦辣咸,都可以付之一笑,源于博大的胸襟,幽默风趣的情怀,展现健全人格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像钢轨:
孤独地延伸那长长久久的梦想,以己之躯缩短天南地北的距离。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临别的对话,意味深长,还没读到最后,眼角己经湿润,让我读出恬淡人生,一种最高生活层次,追求与奋斗并举。任记忆的潜流从脑海中流淌。
时序联寐,书写年轮沧桑,绿荫呈现生命辉煌!
相处,在于文化背景和认知智慧的一致性,他们彻底放松里就是答案!
谢忠国简介
谢忠国,男,1957年1月12生,1976年12月应征入伍。
89338部队9连,团宣传股报道组报道员。89208部队天津蓟县基地,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师基地连队班长、文书。
89336部队15连文书,团军务股(兵改工前最后一批提指导员)
兵改工后在铁十八局一处劳资科、宣传部部长、董事会秘书长、兼顾跑经营多年。内退.退休后被北京、沈阳、青岛市黄岛区高新区、上海等多家企业聘为总经理、市场总监。
先后著有:“握住亲子之爱的金钥匙”金盾出版社发行等17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科普类书籍。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