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诗远方•旅途日记丨跟着黄庭坚游宜宾:长江首城的诗酒在流淌

发布时间:2025-07-17 23:44  浏览量:1

伫立在“长江首城”“中国酒都”——宜宾的三江汇口(岷江、金沙江、长江),望着碧波翻涌,江水滔滔,向东滚滚而去;闻到酒香从空气中飘来,弥漫江面上,香了醉了大江……

刹那间,我穿越时空,回到了1100年前的某个夏日。似见北宋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也在此极目远眺,江风携着湿润水汽,混合缕缕酒香,拂面而来。他站在江之头,举起酒杯,高声呼喊:“来来来,诗友们!一同畅饮姚子雪曲!”(姚子雪曲是五粮液的前身)

这一趟宜宾之行,注定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踪。我不仅要循着黄庭坚的足迹,追溯他被贬谪戎州的三年时光里,在这诗酒交融圣地,留下的醉人诗章与生活印记,更渴望在这片滋养了中华诗酒文化的土地上,寻觅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份诗酒情怀与韵味……

晨雾像一层轻柔的薄纱,将会诗沟幽静地包裹起来,每一丝空气里,都好似飘着千年之前的诗意。这里,曾是黄庭坚与诗友们雅集的胜地,岁月悠悠,当年他在此联句酬唱、才情纵横的佳话,仍在山谷间回荡,如同永不消散的袅袅余音。

怀揣对古人的无限敬仰,我踏入了会诗沟。眼前的一切,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蜿蜒小径旁,溪水潺潺,恰似灵动的琴弦,弹奏出清脆悦耳的乐章。

行至龙洞湾,一幅绝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帘瀑布飞泻而下,落入龙潭之中。阳光洒下,瀑布飞溅的水珠,折射出五彩光芒,龙潭上空竟架起一道绚丽彩虹。那彩虹弯弯,恰似一条灵动的龙身,与龙潭相映成趣,如梦似幻。

站在龙潭边,哗啦啦的水声同微风拂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恍惚间,我仿若听到千年前的吟诗声,正从遥远的时空袅袅传来。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龙王庙。抬眸望去,前方竹林中,仿若看见一个身着青色布衣的身影,黄庭坚全神贯注地挥毫泼墨,书写着《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他身姿挺拔,笔锋游走如蛇,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尽显遒劲有力,要将心中对友人的情谊与对诗歌的热爱,都倾注在这笔墨之间。

随后,同样身着长袍的苏东坡,正挥毫题写《戎州》:“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他的字迹雄浑大气,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无尽的豁达与超脱。

周围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与他们笔下的诗句,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这山水孕育了诗,还是诗赋予了山水灵魂。

他们手中端着酒杯,坐在龙王庙中,品着宜宾的美酒。那浓香口感,绵甜劲爽,回味悠长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为这场文豪聚会,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

苏轼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峦,感慨道:“在此论诗,深感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诗,当从寻常中见非凡,于情理外显真意,方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黄庭坚微微颔首,补充说:“学士所言极是,作诗不仅要抒发性情,更要蕴含对世间万物独特的洞察与感悟,方能成传世佳作。”他们的话语,如同点点繁星,为我在诗歌的浩瀚星空中,指引前行的方向。

时光悄然流逝,离开会诗沟时,我心潮涌动,吟诗一首——

会诗沟里景如画,古今才子共赏花。

莫道谪居无乐趣,诗情画意满天涯。

当我抬起头时,眼前的景色静谧,可那两个身影已消失不见了,这场奇妙的相遇,原来是一场幻梦。

午后,我来到流杯池公园。这里曾是黄庭坚与文人墨客举办“曲水流觞”雅集之地,如今依然保留着雅致与浪漫。池边石壁上,刻有黄庭坚手书《鹧鸪天•流觞》,字迹遒劲有力,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盛况。

黄庭坚贬谪至戎州,仕途的陡然转折,使他内心充满了怅惘失落。然而,宜宾独特的山水风物、醇厚的民俗人情,如同涓涓细流,渐渐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田,予他开启了一段非凡的人生过往。

宜宾自古因酒而闻名遐迩。黄庭坚对酒,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喜好。他到宜宾时,被当地盛行的酒文化深深吸引,常常漫步于街头巷尾、酒坊之间,看到一坛坛美酒整齐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浓郁的酒香,令他心醉。

一次,黄庭坚来到天柱山下,看见一块巨石形成天然峡谷,峡谷绝壁上古榕遮天,清泉从石缝中流出,景致奇特幽雅。于是,他就仿照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主意,在巨石峡谷中凿石造势,引出泉水,又在石壁上刻出“曲水流觞”4个大字。

之后,黄庭坚经常邀约文人雅士来此处,一面欢畅饮酒,一面写诗赋辞,抒发人生。当他品尝了“姚子雪曲”十分喜爱,赞不绝口。张口吟诗《安乐泉颂》:“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黄庭坚在宜宾,留下了不少描绘美酒的诗词和书法,不仅为宜宾酒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文化色彩,更让宜宾美酒得以传播,声扬天下,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酒客前来探寻。

那天,我的思绪穿越了时空,幻化为“酒韵雅集”,仿佛看到黄庭坚,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与众文人在曲水流觞处,依序席地而坐。他率先起身,双手捧起一杯酒,举向天空:“今日邀约诸位诗友相聚,实乃人生幸事。宜宾美酒,香醉千秋,愿借这佳酿,畅抒胸臆,共赋华章。”言罢,他微微仰头,一饮而尽,那酒似一股热流,点燃了他心中的豪情。

众人见此,纷纷举杯,一时间,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间。酒过三巡,气氛愈发浓烈。黄庭坚诗兴大发,他踱步溪边的一块巨石旁,俯身拾起一片落叶当笔,以石壁为纸,挥毫写下“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其书法刚劲有力,笔锋游走如龙蛇,与诗中的豪迈气概相得益彰。

曲水流觞之处,众人或吟诗,或书画,或抚琴,或高歌,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雅集时光。在充满诗意与酒香的流杯池,黄庭坚与文人墨客并肩而立,举杯邀月,沉醉在诗酒中感慨:“酒逢知己,诗遇知音,此乐何极。”

曲水流觞的聚会终有散时,但黄庭坚在此留下的诗酒传奇,如同宜宾的美酒一般,越陈越香,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不息,成为后人心中永远向往的雅韵盛事。

按照古制,我与几位朋友准备了酒杯与美酒,效仿古人,进行了一场现代版的曲水流觞。我们将酒杯置于池中,任其顺水漂流,停在谁面前,便需即兴赋诗一首。轮到我的时候,杯中的酒香扑鼻,眼前是缓流的池水,周围的亭台楼阁。灵感而来:

流觞曲水古今同,宜宾风物别样浓。

姚子雪曲香千里,共邀明月醉春风。

夜幕降临,我来到宜宾一家“僰道酒坊”,准备品尝“姚子雪曲”。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据说是黄庭坚诗词的忠实爱好者。

“姚子雪曲,可大有来历啊!”长者边斟酒边讲述,相传北宋时期,黄庭坚在品尝了僰人酿造的姚子雪曲时,酒香扑鼻,口感醇厚。欣喜赞曰:“杯色增玉,白云生谷。”

这时,长者赠我一杯“姚子雪曲”。我轻啜一口,酒液滑过舌尖,先是淡淡的甘甜,随后是悠长的回甘。我宛若感到,岷江源头雪水的清爽。老人告诉我,这种酒的酿造工艺,融合了中原酿酒技术与当地僰人的方法,是历史文化交融的产物。我饮美酒一杯,诗意萌发,提笔写下:

姚子雪曲醉人心,千年窖藏岁月深。

一饮方知其中味,胜过瑶池琼浆珍。

老人接过我的诗稿,告诉我一个秘密:黄庭坚当年不仅在此饮酒作诗,还用姚子雪曲为当地百姓治病,开创了药酒疗法的先河。

我站在“三江口”,回想这几日在宜宾的旅行,感慨万千。黄庭坚在戎州三年,不仅没有消沉,反而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这启示我们,逆境并非绝境,而是一个反思、沉淀与升华的机会。

时光荏苒,千年已逝。此刻,在我眼帘,叠映出那个在翠屏山下,将诗意与醉意挥毫泼墨的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身影。他留在宜宾山水间,那些诗篇与故事,仿若长江首城的诗意美酒,在大江中奔腾不息……

说明:此文来自《中国文化报》“寻诗远方•旅途日记”游记征集活动的入选作品@《中国文化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