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清照父亲的书法,就传下来这一件,水平之高不输“宋四家”
发布时间:2025-08-28 17:07 浏览量:1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能够在诗文书画、天文地理等领域取得瞩目的成就,除了自身天赋高、勤奋外,还少不了长辈的教育,比如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学富五车,还被誉为“笔法之祖”,她正是在父亲的教导下继承家学而成为一代文学家、书法家的。
李清照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他的父亲李格非也是一位“牛人”。李格非,字文叔,庆历五年(1045年)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他年少成名、博通经史,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授太学博士,拜于苏轼门下。
李格非为人正直忠义,绍圣元年(1094年)时,他不愿攀附章惇而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后又被列入元祐党之列,遭到罢官,此后专心研究诗文书画,于六十一岁时病逝。李格非是苏轼门下最富才华的弟子之一,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尹穑更是称赞其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
李格非是“人掩其书”的典型代表,由于文学领域成就太大,掩盖了书法上的造诣,也因为传世作品太少而被世人忽略。2010年左右,山东济宁出土了一方墓志,名为《宋进士清河张君墓铭》,经过专家考证,此作正是由李格非书丹,篆额和正文皆出自他手,撰文者为文学家晁补之。
此墓志长、宽约为1米,碑文共35行、总计1300余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墓主人张君即张鼎,他曾从学于孙复,多次科举均落第,后弃文从商,行善积德于乡里,德高望重。他的儿子张仲原与晁补之交厚,便请他为父撰铭,并请李格非写碑。
不论是晁补之还是李格非,书法都取法于苏轼,兼习唐代李邕、徐浩、晋王羲之、王僧虔等人笔法。《张君墓志铭》俨然“苏体”根基。此作起笔逆锋,沉着扎实,落笔后按压、蓄力,行笔稳实,笔画遒劲,骨肉匀称,横画、捺画拉长,起笔、收笔和中截的轻重、粗细对比明显。
用笔方圆并用,转折处富有韧性。结字以横取势,整体向右上方倾斜,欹侧扁方,深得苏体精髓。同时有明显的高低、收放、轻重对比,俯仰多姿,穿插避让。纵观全作,笔法精到丰富,点画筋骨丰沛,虽然字形敦厚险绝,但无丝毫的霸悍之气,而是清秀雅隽,既延续了“尚意书风”,又不失严谨,蕴藉绵厚。
李格非的字虽然继承自苏轼,得其点画、结构精髓,但在书卷气、才子气上略胜一筹,格调甚至不输“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