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诗卷,1.09亿元成交!才子徐文长感叹:以人掩其书法
发布时间:2025-05-16 13:28 浏览量:9
前几天,在日本大阪举办的“雅宝2025春拍”上,明代大儒王阳明手书的七言诗卷《夜宿玉笥山云储洞用李佥事韵》(注:媒体报道大多写成“签事”。应为“佥事”。官名。提刑按察使司之职官),以仅800万日元(约40万元人民币)低价起拍,最终21.8亿日元(约1.09亿元人民币,含佣金)成交,创下明代书法的全球拍卖纪录。
01
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实现了“真三不朽”的圣人。
《明史》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清代王士祯称其“为明第一派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心学是王阳明留下的最宝贵文化遗产,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主张通过内在道德觉醒与外在实践的统一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后世乃至日本及东亚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即将其成就归功于心学的启发。
02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率水师号十万、战船千艘出鄱阳湖,攻打安庆,再计划攻取南京称帝。
七月,王阳明率军以少胜多,成功平叛,俘获宁王。
不料有功无赏,反受中伤。张忠、许泰等宦官佞臣心怀妒恨,怂恿29岁的皇帝(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
他们希望王阳明将朱宸濠释放,再让南巡的皇帝一举拿下。
面对小人的构陷、皇帝的猜忌,王阳明急流勇退,在险境中渐渐体悟出“致良知”。
03
次年(1520年)六月十四日,他游览江西的道教圣地玉笥山,十五日,夜宿云储洞,有感而写下七言长诗《夜宿玉笥山云储洞用李佥事韵》:“玉笥之山仙所居,下有玄窟名云储。人言此中感异梦,我亦因之梦华胥……”
此幅手卷长7.44米,宽32厘米,落款为“正德庚辰六月望,阳明山人书于玉笥山之大秀峰顶”,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朱文印。
笔法劲健,随势赋形,堪称“心学入书”的典范。曾由晚清“发现和收藏甲骨第一人”王懿荣、两朝帝师翁同龢等名家收藏,后流入日本。
04
受王羲之、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人影响,王阳明书法清秀俊逸,猛利瘦挺,遒劲有力,风格独特,显示出儒将之风。
他将心法与笔法融合,影响了后世徐渭、傅山等大家,徐渭感慨:“古人论右军(王羲之)以书掩其人,新建(王阳明)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书。”
明人朱长春评价:“法度不尽师古,而遒迈冲逸,韵气超然尘表。如宿世仙人,生具灵气,故其韵高冥合,非假学也。”
清人朱彝尊评价:“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05
其书法存世量较少,多为书信、手札等,以行草为主,被珍藏于各大文博机构。作品有:
《铜陵观铁船歌卷》《龙江留别诗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象祠记》,现藏台北故宫。
《示诸侄》《矫亭说》《回军上杭诗轴》,现藏上海博物馆。
《行书诗翰墨卷》,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咏良知四绝示冯子仁卷》,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拒婚帖》,现藏北京荣宝斋。
《何陋轩记》,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与郑邦瑞尺牍》,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从这些墨宝来看,王阳明当可跻身一流书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