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苏小妹出上联:“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
发布时间:2025-08-24 10:53 浏览量:1
苏轸,坊间叫“苏小妹”,美貌聪慧,谁见了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可惜,这么个好姑娘,到了说亲的年纪,却一点不着急。你说奇怪不奇怪?眼前才子云集,各路俊彦都想沾个边儿,可人家苏小妹就是不点头。她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旁人猜不透,哥哥苏轼也犯了愁。
其实苏轼这个哥哥呀,平日里好像什么都不在乎,风风火火一介大才子,可一提到妹妹,心里还是悬着的。见着亲戚朋友老婶子都在打听苏小妹的婚事,他那股子大大咧咧的劲儿都收敛了几分。姑娘们家家都有点“挑”,苏小妹呢,挑得更是厉害。不是看不上,就是觉得没兴致。说白了,苏小妹活得明白,知道自己要什么。她这性子吧,和苏轼年轻时也像,骨子里透着点“倔”。
这年秋天,苏轼走在院子里,突然心里转了个弯儿。想来想去,拆开看,妹妹不是不想嫁人,她只是没碰到能让她眼前一亮的人。苏轼环顾四周,脑海里想到一个名字:秦观。这个词人,字少游,年纪不大,但名声早就搅和得风生水起。临安城里喝茶摆龙门阵的,没几个不知道他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才气如珠落玉盘,不落俗套,关键人还长得温文尔雅,有点江南烟雨的味儿。
机会来了。苏轼暗地里安排了一场“意外之遇”。说起来,也不是啥大事,就是找个由头请秦观来家里小聚,书画聊天,两杯清茶,浅笑无言。苏小妹那天衣着素雅,脸上挂着半分羞涩。她其实早就听闻秦观的词,却从没近距离打量过。说真的,有才华的人,人家能感受到,尤其是文气充盈时,她在一旁听秦观随口诗词,竟然心里悄悄泛起了点波澜。也许少女心思就是这样吧,藏在暗处,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动了——很难收回来。
秦观自知遇上了高门才女,内心既酸又甜。他没多说废话,几次言语试探,苏小妹也不急不躁,总让人捉摸不定。等到秦观鼓起勇气提亲的时候,不像街坊邻居那种大张旗鼓,是私下递了个消息。苏小妹明白了,对答也是有分寸,不直接说好,却又暗示可以。家里人都明着一脸喜色,苏轼更是松了口气,生怕妹妹再挑下去,自己都要奔四十了。
成亲的那天,苏家院子里热闹得很。才子佳人齐聚一堂,老爷们举酒,诗文相和,跟普通人家的婚宴真不一样。秦观那会儿心里是忐忑又激动,毕竟这憧憬已久,终于有了结果。夜色深的时候,却出了点岔子——苏小妹偏偏不忙着洞房,非要让新郎官陪她玩个对对子,“春宵苦短”,秦观巴不得快些亲近,却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苏小妹坐在案前,眸子里藏着狡黠,嘴角一弯,说了句:“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那股灵动啊,仿佛灯火在水面跳。他们家有点子规矩,喜欢用文字试人。秦观一时语塞,人是词人,但碰到这“连珠炮”的“小”字,还真不知道怎么接。苏小妹好像故意刁难,倒也没有恶意,就是试试这新郎官,到底货真价实还是徒有虚名。
秦观站在灯下,手指都颤了。天知道,他那一刻多想出门透口气,偏偏苏小妹坐等。好在文人心里总有几分自傲,他心头急转,脑子一亮,蹦出个下联:“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说完这句,屋里静了片刻——谁都知道,这是应对极妙,不光工整还带着情意绵绵,里头那个“愿”字,藏着多少柔肠百转?苏小妹眼里有了光,心里似乎也软了下来。
他们俩的婚后生活,说起来并不寻常。别人家新婚可能就在炕头柴米油盐,小两口却常常边喝茶边对诗,“才子佳人”的日子,有时也会有点琐碎,但更多还是闲适与共鸣。苏小妹时常出新题,秦观接得不疾不徐,偶尔打趣,偶尔认真。有一回,苏小妹问:“春花秋月之间,你更喜欢哪个?”秦观随口就是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苏小妹不甘示弱,用“秋月一轮胜似君”反击。屋檐下,风吹烛影,两人的笑声像水一样绕着柱子流。我们常说才子配佳人,不过他们家的才气,似乎总比寻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