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敢和鲁迅聊文学,被郭沫若夸有才,可为啥会被骂十几年!
发布时间:2025-08-24 15:10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
1927 年的上海,法租界的咖啡馆飘着浓得化不开的咖啡香,街头报童喊着 “郁达夫新小说出版” 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年春天,19 岁的王映霞跟着朋友去参加一场文人聚会,一推门满屋子的谈笑声突然静了一瞬 —— 她穿件月白色旗袍,梳着齐耳短发,眼里闪着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灵气,就像朵刚绽开的白茉莉。
“这位便是王小姐吧?”
一个带着浙江口音的男人站起来,手里还捏着半支烟,正是 31 岁的郁达夫。
那时候郁达夫早凭《沉沦》火遍文坛,可在王映霞面前,这位大才子竟有些局促,连烟都忘了弹灰。
后来王映霞才知道,那天郁达夫回去就在日记里写:“见了她,我才晓得什么是‘美人’。”
从那天起,郁达夫的追求就像钱塘江的潮水,涌得王映霞躲都躲不开。
他会骑上自行车,绕大半个上海去她学校送诗集,扉页上写满滚烫的诗句;雨天里也会撑着油纸伞,等在她家门口,就为递上一块热乎的梅花糕。
可王映霞心里总悬着块石头 —— 她早听人说,郁达夫在老家有原配妻子孙荃,还有三个孩子。
那时候的民国刚经历新文化运动,年轻人嘴里都喊着 “自由恋爱”,可真要打破 “从一而终” 的老规矩,比登天还难。
王映霞的母亲劝她:“人家是有妇之夫,你跟着他,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可郁达夫握着她的手说:“映霞,我要给你一场新式婚姻,让你做最自由的女人。”
一边是传统礼教的束缚,一边是心动的诱惑,19 岁的王映霞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跟着郁达夫回了杭州 —— 她想赌一把,赌这个男人能给她想要的平等与尊重。
刚开始的日子,真像郁达夫写的诗一样甜。
他们在杭州西湖边租了栋小洋楼,郁达夫给它取名 “风雨茅庐”。
每天清晨王映霞在鸟鸣中醒来,都能看见郁达夫坐在窗边给她写情书;傍晚两人沿着西湖散步,郁达夫给她讲文坛趣事,逗得她笑出眼泪。
那时候的王映霞,是文人圈里人人羡慕的 “郁太太”,连鲁迅见了都夸:“达夫好福气,娶了个才貌双全的太太。”
可这份甜没维持几年就变了味。
郁达夫的脾气越来越怪,一点小事就发火,发了火就离家出走,有时去上海找朋友喝酒,有时竟偷偷回老远见孙荃。
有一回王映霞生病,躺在床上想喝碗热粥,郁达夫却因为一点稿费纠纷摔门而去,留她一个人在空房子里哭。
更让王映霞寒心的是,郁达夫开始在文章里写他们的家事,甚至用刻薄的话骂她 “贪慕虚荣”。
后来有网友看到这段历史忍不住留言:“郁达夫爱得太自我了,把浪漫当借口,根本没真正尊重过王映霞的感受。”
最让她崩溃的是 1937 年,郁达夫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毁家诗纪》,把两人的矛盾全抖了出来,还编造她和别人有染的谣言。
那天王映霞在街上买东西,听见报童喊 “郁达夫曝妻子丑闻”,手里的篮子 “哐当” 掉在地上,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她这才明白,这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根本不在乎她的名声。
这一年王映霞提出了离婚,带着孩子离开了那个曾经让她充满希望的 “风雨茅庐”。
这段离婚风波到现在还在网上吵,有人说:“王映霞敢在那个年代主动提离婚,太勇敢了,换做别人说不定早忍一辈子了!”
也有网友理性分析:“郁达夫把家丑写进文章博眼球,不管真相怎么样,都把王映霞推到了风口浪尖,这点太不男人。”
其实和郁达夫在一起的那些年,王映霞早不是当初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了。
跟着郁达夫参加各种文人聚会,她认识了不少大人物:鲁迅会跟她聊小说创作,郭沫若夸她 “见解比很多男文人都透彻”,柳亚子还特意给她写过诗。
有一回在上海的文化沙龙上,王映霞聊起女子教育的话题,说得头头是道,连在场的大学教授都忍不住点头。
她越来越喜欢这种社交生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在那些场合里,她不再是 “郁达夫的妻子”,而是 “王映霞”。
以前在老家,母亲总说 “女人要在家相夫教子”,可在文人圈里,她能和男人平等地聊文学、谈理想,这种感觉让她觉得自己真正 “活” 了过来。
不过她也知道,作为女人在这种场合总要更小心 —— 有次她和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多说了几句话,就有人造谣他们关系不一般,气得她好几天没出门。
对此有人说:“那个年代对女性太苛刻了,男人社交是‘拓展人脉’,女人多说几句话就被造谣,太双标了!”
还有人感慨:“王映霞想靠自己的能力立足,却总被贴上‘谁的妻子’‘和谁有关系’的标签,太不容易了。”
后来王映霞去了重庆,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偶尔也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却再也没和文坛的人走得太近。
晚年她定居杭州,有人问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她想了想说:“后悔当初太年轻,以为爱情能打败一切,却忘了在那个年代,女人想追求自由,要走太多弯路。”
看到这句晚年感悟,不少网友共情:“年轻时谁没为爱情冲动过?王映霞至少敢选敢承担,比很多只会抱怨的人强多了。”
也有人说:“她的遗憾,其实是整个时代女性的遗憾,想自由却到处都是枷锁。”
如今再提起王映霞,有人说她是 “民国第一美人”,有人说她 “贪慕虚荣”,可没几个人知道,她不过是个在新旧时代夹缝里,想好好爱一场、好好活一次的普通女人。
她的故事就像民国时期的一张老照片,带着几分浪漫,几分苦涩,却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知识女性的挣扎与勇敢。
就像有网友总结的:“王映霞不是完美的女神,也不是别人口中的‘坏女人’,她只是个敢爱敢恨、想活出自己的普通人,这就够让人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