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女儿奴,与女婿长谈后猝然离世,女儿情夫为其料理后事

发布时间:2025-08-15 19:30  浏览量:1

1942年,蒋碧微父亲的百日追悼会上,徐悲鸿送来2000块帛金和花圈。

蒋碧微含泪咆哮:“拿走你的东西,这里不欢迎你!”

徐悲鸿正欲解释什么,此时,一张久违的面孔走上前来,略带挑衅地说:“二哥莫操心,这里有我呢。”

光绪年间,在江苏宜兴,有一位不折不扣的旧式才子,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连续参加县乡院试,皆获第一。

但他并不保守封建,科举废除后,他迅速融入新时代,走出宜兴,前往上海,进入大学任教,潜心学术,教书育人。

他就是蒋碧微的父亲,蒋梅笙。

在上海教书期间,蒋梅笙通过康有为,认识了同为老乡的徐悲鸿。

徐悲鸿当时是震旦大学法文系的学生,虽然家境贫寒,但精通诗文、书法,绘画方面也非常出色。

爱才惜才的蒋梅笙,十分欣赏徐悲鸿的才华和气魄,时常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让他观摩学习自己珍藏的书画。

蒋梅笙时常和妻子感慨:悲鸿将来绝非池中物,如果我们还有女儿就好了。

蒋梅笙和妻子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蒋碧微13岁的时候,已和苏州的老相好查家定下婚约,此刻只能遗憾没有多的女儿,能与徐悲鸿结亲。

可他不知道的是,小女儿蒋碧微,早已对这个频繁出入家门的才子倾心不已。

蒋碧微正愁着,怎样向徐悲鸿吐露好感和倾慕,蒋母却抢先一步说起:“你今年已经19,明年就该和查家公子成婚咯。”

蒋碧微急得当场伏在桌上哭泣,恰好徐悲鸿正在旁侧。徐悲鸿下意识地拍了拍她的肩头,说了一句:“不要难过。”

不知为何,那一刻,他们似乎互相触电了。多年后,蒋碧微回忆起这瞬间,依然觉得:他好像很了解我的心情。

不久后,徐悲鸿得到一个日本留学的机会。他托人给蒋碧微带话:假如现在有一个人,想带你去外国,你去不去?

蒋碧微不假思索地回答:去!

与其嫁给一个不知底细的宦家子弟,,不如跟着靠真本事打天下的真男儿!

凭着19岁少女的无知无畏,蒋碧微留下一封含糊其辞的告别信,大步跟着徐悲鸿,登上东渡的轮船。

当蒋梅笙看到那封信时,他又急又气。他设想了无数可能,按女儿的个性,应该不可能是去自杀。

夫妻俩回顾女儿出走前的蛛丝马迹,不约而同想到徐悲鸿。

徐悲鸿曾提过要出国,他们上周还请了家宴送行,徐悲鸿一走,女儿也同时不见了,莫非他们在一起?

蒋梅笙还没来得及查清楚,结亲的查家又上门来敲定成亲的事。蒋梅笙无奈之下,想出一个“瞒天过海”的招数,对外说女儿突然“病亡”。

做戏做全套,蒋梅笙怕被人看出破绽,便买回一具棺材,往里填满石头,吹吹打打大办丧事。

为了弥补查家,他又忙前忙后给查家说媒,找了新的亲家,总算把这事给糊弄了过去。

这边忙完,留学日本的大女婿正好寄来消息,说在东京遇到了蒋碧微和徐悲鸿,蒋梅笙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他对蒋碧微的气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只要宝贝女儿安然无恙就好。

仅仅半年后,蒋碧微又给他抛来难题。

蒋碧微从小在家里受尽宠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活都不用干,去到日本,自然也不会服侍徐悲鸿。

小情侣住在一家旅馆里,每日三餐包给房东太太,即便吃得很省,花销也不小。

加上徐悲鸿到日本后,痴迷上日本的仿制原画,逢见必买,很快就把留学的2000奖学金花光,生活难以为继。

蒋碧微写信给父母,请求原谅,并表达想回家的愿望。

“女儿要回家,固然高兴,可这“葬礼”才刚办完不久,如何跟亲朋好友交代?”

蒋梅笙知道假棺材事件一定会惹人非议,对女儿名声也不好。

思来想去后,他一拍桌子说:“多想无益,只要我这个爹给她撑腰,就没人敢说她不是!”

同年年底,蒋碧薇和徐悲鸿回到上海。蒋梅笙在家附近租下一栋宅子,给小两口安家,正式承认徐悲鸿是他的二女婿,过去的事一字不提。

有蒋梅笙的佑护,蒋碧微和徐悲鸿度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1919年,徐悲鸿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官费赴法留学名额。蒋碧薇知道后,也想跟徐悲鸿去传说中的艺术之都巴黎学小提琴。

蒋梅笙当即表示支持,给小两口准备了一笔生活费,亲自送他们登上前往巴黎的轮船。

可惜小两口到法国后,中国政局陷入了最为动乱的时刻,原本说好的官费断断续续,只能靠蒋梅笙先前给的那笔钱苦苦支撑。

法国远隔万里,远水救不了近火,徐悲鸿又不想放弃难得的留法机会。

夫妻两只能咬牙硬撑,蒋碧薇不得不去给百货公司做绣工,徐悲鸿则去给小说画插图,给华侨富商画像,整整熬了6年。

1927年,蒋碧微发现自己怀孕了,而此时的徐悲鸿事业也有所起色,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两人决定回国,开启人生新篇章。

同年12月,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徐伯阳。两年后,徐悲鸿在南京盖了一座两层楼的西式新居,一家三口搬进幸福的新天地后,又迎来第二个孩子徐静斐。

蒋梅笙长长地舒了口气,笑着跟老伴说:“宝贝女儿终于过上圆满日子了,呵呵。”

1930年,蒋碧微带着孩子回娘家,帮忙料理姑母后事,突然接到徐悲鸿的来信,信中说:“如果你再不回南京,你的丈夫可能就要爱上别人了。”

蒋梅笙看到后,不忘调侃女儿和女婿:“不愧是新时代青年,真会谈情说爱啊。”

他万万没想到,女婿不是在调情,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的爱上了别人!

蒋碧薇回南京后,立刻陷入家庭守卫战,把徐悲鸿和女学生孙多慈的绯闻闹得人尽皆知,远在宜乡的蒋梅笙都略有耳闻。

他还没来得及给女儿的小家调停,战争的炮火又轰隆而至。他仓促地跟着女儿和外孙,前往重庆。

在重庆生活的5年,他鲜少看到女儿一家整整齐齐住在一起。反到是一个叫张道藩的小伙子,整日为女儿忙前忙后。

蒋碧薇告诉父亲:“他是徐悲鸿的三弟。”

蒋梅笙便以为徐悲鸿忙着抗日救国,无暇顾家,安排兄弟照看,也是有心的。

1941年,在国外卖画筹资的徐悲鸿回到重庆了,还带了很多礼物,有给孩子们的手表,给妻子的印度绸衣料和皮鞋,还有给老丈人的派克金笔。

蒋碧薇做了一大桌子菜,呼来不少好朋友,好不热闹。

饭桌上,徐悲鸿率先端起酒杯,诚恳地向蒋碧薇说:“这几年我在国外忙于画展,对家庭照顾不够,对不起你,今天特在此向你道歉。”

看到这一幕,蒋梅笙顿感欣慰,似乎女儿的家庭又重拾温情。

正当大家举起杯来,要为这个小家的重聚祝贺时,蒋碧薇却缓缓站起,对着徐悲鸿冷冷道:

“今天我请大家来,是为了和你办理移交的,我已经把两个孩子带到这么大,现在他们离开母亲不要紧了。

我自己前途暗淡,孩子们跟着你也许比较好些,因此,我希望今后由你负责教养他们。”

这番话一出,全场哑然,蒋碧薇却若无旁人,继续说:

“当然,我会给你三个选择,第一,孩子由你带去;第二,我继续带两个孩子,但是你要负担他们的教养费用;

第三,如果前两个办法你都办不到,那么,请你明天登报声明,否认这两个孩子是你的,然后我再登报声明将孩子改姓蒋,以后就由我负责抚养。”

徐悲鸿再也听不下去,一转身冲出门外,头也不回。其他人只能悻悻离开,留下一桌还没动筷的丰盛菜肴。

“唉,你这样,真是太过分了···”

蒋梅笙气得柱杖直捣地,不知还能怎样给女儿收场。

他怎会想到,当初自己费了这么大劲撮合的佳偶,如今竟变得这般水火难容。

这件事后,蒋梅笙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徐悲鸿顾念昔日恩情,不时会前来探望,可每当聊到与蒋碧薇的未来,也只能沉默。

他们最后一次相见,蒋梅笙似乎也看开了,只是鼓励徐悲鸿多把心思花在作画和救国上。

他还把徐悲鸿赠自己的画,交回给徐悲鸿:“让这些画去发挥更大的价值吧···”

次日,蒋梅笙因突发心衰,撒手人寰。

而他让徐悲鸿取走画的那个动作,却被蒋碧薇误会:徐悲鸿把岳父气死了。

于是有了蒋梅笙葬礼的那一幕:蒋碧薇拒绝徐悲鸿送来的花圈和帛金。

而蒋梅笙的所有后事,是他生前以为的“三弟”张道藩一手操办。

棺木是张道藩亲自选的,墓地也是张道藩勘定的,追悼会上的高官政要也是张道藩请的。

他认了一辈子的女婿徐悲鸿,最后只能匆忙站到一众来宾的角落里。

蒋梅笙离世后,蒋碧薇相继失去了母亲,和徐悲鸿正式离婚,两个孩子离家出走,冒着情妇之名离乡别井···

不知蒋梅笙在天之灵,看到捧在心尖儿的女儿,遭遇这一切,是何种滋味。

作为新旧时代更替的家长,蒋梅笙无疑是开明的,和蔼的。

他尊重女儿的选择,给予了蒋碧薇极大的包容和支持。但这种包容,也一定程度助长了她的“肆无忌惮”。

有因必有果,蒋碧薇的人生,很大部分也是蒋梅笙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