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仇人最终成女婿!老丈人历经劫难,含泪给冤家铺青云路
发布时间:2025-08-02 16:02 浏览量:1
闽南有位某公,能记得自己前三辈子的事儿。
头一辈子,他做官,在科举考场里当阅卷官。有个叫兴于唐的才子,文章写得好,却被他刷下来了。这兴于唐是个气性大的,越想越憋屈,竟活活气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他揣着卷子就告了状。这一告可不得了,那些同样因为被黜落、憋屈死掉的冤魂,成千上万,都涌了出来,大伙儿一合计,就推举兴于唐当领头儿的。乌泱泱一群鬼,就把某公给拘到阎罗殿对质去了。
阎王爷一拍惊堂木,问某公:“你既然负责评判文章好坏,怎么把真才子刷下去,倒让那些平庸之辈中了?”
某公赶紧分辩:“回王爷,上头还有主考官呢!我就是个跑腿听喝的,人家让取谁就取谁,我也做不了主啊。”
阎王爷一听,有道理,立刻发了签票,把当年的主考官也拘来了。主考官一到,阎王就把某公的话学了一遍。
主考官一甩袖子:“王爷明鉴!我这位置,也就是最后汇总一下。底下阅卷的房官不把好文章推荐上来,我上哪儿看去?好比买菜的没把鲜货挑出来,我这厨子也做不出好席面不是?”
阎王爷捋着胡子,叹口气:“得,你们俩也别踢皮球了!推来推去,都有错儿,都算渎职!按规矩,该打板子!”
正要动刑,那兴于唐不干了,扯着嗓子一声嚎!好家伙,台阶两边站着的鬼差、冤鬼,成千上万,跟着一起嚎开了,整个阎罗殿嗡嗡响,跟捅了马蜂窝似的。
阎王爷皱眉问:“兴于唐,你这又是闹哪出?”
兴于唐梗着脖子喊:“打几板子?太便宜他们了!王爷,得把他们眼珠子抠出来!谁让他们有眼无珠,不识真文章!”
阎王爷摇头:“不妥,不妥。他们倒不是存心不取好文章,是眼光实在不行,见识鄙陋。”
底下的冤鬼们一听,更来劲了,齐声高喊:“那就挖心!挖心!”
阎王爷被吵得脑仁儿疼,实在拗不过这群激愤的冤魂,只得挥挥手。鬼差们一拥而上,扒了某公和主考官的官袍,亮出雪亮的刀刃,照着心窝子就划拉下去!只听两人惨叫连连。满殿的冤鬼这才觉得胸中那口憋了不知多久的恶气,一下子顺了,纷纷说:“咱们在阴间这些年,窝囊气受够了!今天多亏了兴先生领头,这口气总算出了!”闹哄哄地,这才散了。
某公被挖了心,阎王爷判他第二世投胎到陕西,做个平头百姓的儿子。长到二十多岁,赶上当地闹土匪,稀里糊涂就被裹挟进贼窝里了。正好有官军来剿匪,抓了老多人,某公也在里头。他心里还嘀咕呢:“我又不是真土匪,跟官老爷说明白,兴许能放了我。”
等到被押上公堂,抬头一看,堂上坐着的巡道大人,瞧着也就二十多岁,再仔细一瞅——我的老天爷!这不正是上辈子的冤家兴于唐嘛!某公眼前一黑,心说:“完了!这下死定了!”
果然,前面抓的俘虏,审问后都放了。轮到某公,兴大人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二话不说,直接下令:“斩了!”咔嚓一声,人头落地。
某公冤魂不散,又跑到阴司告状,告兴于唐滥杀无辜。阎王爷说:“别急,等他这辈子阳寿尽了,禄享完了,自然拘他来。”这一等,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兴于唐也死了,被拘到阎罗殿。两人当面对质。阎王爷查了功过簿子,兴于唐这世草菅人命,判罚他下辈子投胎做动物。再一查某公的第二世,嘿,这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居然动手打过自己爹娘!这罪过,跟草菅人命也差不多重了。
某公一听还要轮回纠缠,心里直发毛,赶紧求阎王爷:“王爷开恩!要罚做动物,就让我做个大的吧!省得再被小的欺负!”
阎王爷提笔判了:某公投胎为大狗,兴于唐投胎为小狗。
第三世,某公托生在顺天府(北京)街市上一户人家,是条大狗。有一天,它正懒洋洋趴在街边晒太阳,打南边来了个客人,手里牵着一只金毛小狗,个头不大,像只狸猫。大狗抬眼一瞧——嗬!这不就是那兴于唐变的小狗嘛!它仗着自己个头大,心里起了轻视,扑上去就想咬那小金毛。小金毛也机灵,别看小,一口就死死咬住了大狗的喉咙底下那块皮!咬得那叫一个紧,吊在那儿晃晃悠悠,活像挂了个铃铛!大狗疼得嗷嗷直叫,又甩又扑腾,在街上乱窜。街坊们围上来想拉开,可这两只狗咬得死死的,谁也分不开。最后,两败俱伤,一块儿断了气。
得,这俩冤家又手拉手回到了阴司,在阎王爷面前又吵吵开了,互相指责。
阎王爷直摇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像话吗?像话吗?今儿我给你们彻底了断了吧!”大笔一挥,判道:兴于唐下辈子投胎做某公的女婿!
于是,某公第三世投生在山东庆云县一户姓庆的人家,叫庆云。二十八岁上中了举人。生了个闺女,长得秀气,性子也文静,远近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争着来提亲。可庆老爷一个也不答应。
有一回,庆老爷出门,路过邻郡,正碰上省里的学政大人(相当于教育厅长)在公布秀才考试结果。他凑热闹一看,考了第一名的秀才姓李。再细瞧那李秀才的模样——哎哟!这不又是那个兴于唐嘛!庆老爷心里明白了,这是阎王爷安排的“解冤”来了。
他赶紧把李生请到客栈,好酒好菜款待。一打听,这李生家里正愁没合适的亲事呢。庆老爷立刻做主,把自家闺女许配给了他。外人都说庆老爷这是爱惜人才,谁晓得里头还有上辈子、上上辈子的弯弯绕呢?
等闺女过了门,小两口日子过得挺和美。只是这女婿李生,仗着有点才气,对岳父不太恭敬,常常一年半载也不登岳父家的门。庆老爷呢,心里有数,也不计较,由着他去。
后来,这女婿中年时走背字,科举老考不中,急得团团转。庆老爷看在眼里,暗地里使出浑身解数,托关系,找门路,上下打点。费了老鼻子劲,总算帮女婿一路考中了举人、进士!打这以后,翁婿俩好得跟亲父子似的,那份隔阂,也就烟消云散了。
@南蔻故事:瞧瞧,就因为一次落榜,结了三世的怨仇,这人心里的怨毒,竟能深到这种地步!阎王爷最后这安排,让冤家变亲家,倒真是个好法子,既解了怨,又添了亲。不过话又说回来,那台阶下成千上万的冤魂,当初闹得沸反盈天,是不是也说明,这天底下当老丈人的,看着自家闺女受委屈,心里头那滋味,跟阴间那些悲鸣号哭的鬼魂,也差不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