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明月梅花一梦

发布时间:2025-08-10 07:12  浏览量:2

No.0

有些读者觉得薛宝琴是《红楼梦》里一个少有的不入薄命司的幸运儿。这个看法我不能接受。

觉得薛宝琴不入薄命司的读者理由是以薛宝琴大家闺秀的身份和卓绝的才气,即使入不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也应该是副册排名第一位的,不应该排在香菱后面。我觉得这个理由不能成立。

No.1

困境

首先,曹雪芹是否是按照等级制度下社会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对书中的薄命女进行分类和排序的,这本身就难以断言。而且,即便如此,第五回里也不可能出现薛宝琴的判词和画册,因为贾宝玉当时根本不认识薛宝琴。梦是人潜意识的投射,贾宝玉不可能在梦里去关注一个自己尚不认识的人的命运。

《红楼梦》写的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故事,薛宝琴作为“四大家族”里薛家的一份子,在“四大家族”一损俱损的情况下,应该难以逃离不幸的命运。

薛宝琴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贾府的外来者,旁观者,见证者。作者以她的目光审视贾府。她刚刚出现,就博得了贾府上下众人的喜爱。心直口快,爱打抱不平的史湘云就好心提醒她要提防小人。这不仅说明史湘云的嫉恶如仇,也说明贾府里存在小人这一事实,让心无挂碍,如闲云野鹤一般的史湘云都已经注意到了。史湘云为什么要这样提醒薛宝琴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薛宝琴初入贾府,又年轻心热,史湘云怕她被人算计,更大的可能是贾母对薛宝琴的极度宠爱让史湘云担心她被人嫉妒。

贾母对薛宝琴的宠爱的确非比寻常,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让她睡在自己身边,还给她尊贵稀有的凫靥裘,专门嘱咐惜春把她持红梅立雪的倩影画下来。这样的待遇恐怕连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未必能享受得到。所以,也难怪贾宝玉会担心贾母对薛宝琴的疼爱会引起林黛玉的介怀和伤心。结果,林黛玉也被才貌双全,落落大方的薛宝琴吸引,和她亲如姐妹。

No.2

永恒

林黛玉对薛宝钗说过,贾母多疼贾宝玉和王熙凤,都会招来小人的摇唇鼓舌,所以自己不敢太高调,怕因为吃燕窝被人嫌弃甚至诅咒。林黛玉在贾府住了那么久,尚且有如此强烈的寄人篱下之感。薛宝琴一个新来的人,一个和贾母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人,一个来贾府投奔亲戚的人,如此受宠,真的不会有人嫉妒吗?我看未必。只不过,薛宝琴已然有婚约,无需长期寄居在贾府,也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贾府对她而言基本上安全。

但是,薛宝琴真的能够顺利嫁给梅翰林的儿子吗?或者,梅翰林的儿子真的是薛宝琴的良配吗?《西江月》里的“明月梅花一梦”仅仅是用比喻的修辞形容柳絮的轻盈洁白,还是别有深意,预示了薛宝琴渴望的美满婚姻只是梦幻泡影呢?

薛宝琴心中的美满婚姻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可以从她的《普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当中瞥见一二。薛宝钗说这两首诗所咏的古迹无考,让薛宝琴另外再作两首。其实,薛宝钗是觉得这两首诗涉及才子佳人故事,所传达的赞美爱情的思想不符合封建礼教,所以让薛宝琴另外再作。

薛宝琴敢于写这样的诗,就说明才子佳人故事对她有一定的影响。她可以为了家族利益接受父母对婚姻的安排,但是内心深处渴望的应该是有爱情的,被尊重的婚姻。

薛宝琴从小随父亲四方游历,受闺阁束缚较少,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甚至是批判精神。不说别的,就说她在《青冢怀古》里对王昭君命运的悲叹,对“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的尖锐讽刺,就是一般闺阁弱女所不具备的。可是,在那个讲究男尊女卑的年代,在封建礼教之下,像薛宝琴这样的女子有可能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婚姻和爱情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薛宝琴依旧是一个薄命女。而且,她越是在最美的年华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将来命运的急转直下对她的打击就越大。她就像自己笔下的柳絮一样,见证了“三春事业付东风”的悲剧后,又要承受“明月梅花一梦”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