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发布时间:2025-07-21 03:25  浏览量:1

正月十五元宵夜,贾府家宴热闹非凡。戏台上锣鼓喧天,贾珍、贾琏在台上撒钱,满台钱响,贾母十分开心。

席间,贾母发现袭人没来伺候。王夫人忙解释:“袭人的母亲刚去世,有热孝在身,不便前来。”

贾母有些不悦:“跟着主子还讲究什么孝不孝?若跟着我,这会儿就该在这儿!太宽了,规矩都乱了。”

王熙凤立刻笑着解释:“老祖宗,我叫她在园子里看屋子呢。您想,这里唱戏热闹,园子里的人都想偷过来瞧,灯烛烟花多危险!袭人细心,各处照看才放心。散了戏,宝兄弟回去要睡觉,被褥茶水都得齐全。她若来了,大家心散,东西没预备好岂不冷着?不如让她守着屋子,散了戏一切妥帖,我们也安心,又不耽误她尽礼数,岂不是三全其美?您要是非叫她,我这就去。”

贾母点头赞道:“这话很是!比我想得周到。快别叫她来了。只是她妈何时没的?我怎么不知道?”

凤姐笑道:“前儿袭人亲自回禀您的,倒忘了?”

贾母一想:“是了,瞧我这记性。” 便叹道:“袭人从小伺候我,又伺候云儿,后来给了宝玉这‘魔王’,亏她熬了这些年。她家不是世仆,没受大恩典。她妈没了,我该给几两银子的,竟忘了。”

凤姐道:“太太已赏了四十两银子。”

贾母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没了,她爹娘远在南边。叫她们俩一处作伴守孝吧。”随即吩咐给二人送去吃食。

宝玉中途离席回园子透气,想进袭人屋时,无意听见炕上袭人和鸳鸯在说话,鸳鸯叹道:“可知天下的事难定!论理你单身在这里,父母在外头,每年他们东去西来没个定准,想来你是再不能送终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这里,你倒出去送了终。”

袭人道:“是啊,想不到我能看着父母终老。太太赏了四十两,也算养我一场,不敢妄想了。”

宝玉怕打扰她们说话,悄悄离开。

回到宴席,正演《八义》观灯八出。两个说书女先儿被请进来,说有段新书叫《凤求鸾》,是残唐五代故事。

女先儿讲开头:金陵官宦王忠,告老还乡,独子名叫王熙凤。

众人笑起来:“重了我们凤丫头!”媳妇忙提醒女先儿。

贾母笑道:“无妨,你说。”

女先儿惶恐道:“该死,不知是奶奶名讳。”

王熙凤笑道:“怕什么!重名重姓多着呢,只管说。”

女先儿续讲:王公子避雨李家,李乡绅有独女名雏鸾,才貌双全。

贾母忙插话:“哦?叫‘凤求鸾’,想必是王熙凤要求娶雏鸾小姐了?

贾母接着说道:“这些书都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佳人才子,最没趣。把人家女儿写坏了,还称佳人?满口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小姐是绝代佳人,结果一见清俊男人,就忘父母、忘礼法,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点像佳人?满腹文章做贼,王法就不抓了?编书的自己打嘴!既是大家小姐,奶妈丫鬟一大群,怎么书上出事时只有个贴身丫鬟?其他人管什么?前言不搭后语!”

众人笑应:“老太太一针见血,谎话都批出来了!”

贾母道:“缘由是:一等妒人家富贵,编书污蔑;另一等自己看书看魔了,妄想佳人,编出来取乐。他们哪懂真正世宦大家的道理?别说书上的,就是眼前中等人家也没这等事!所以咱们家从不许讲这些,丫头也不懂。我老了闷了才偶尔听听。”

这时,王熙凤走上前斟酒,打趣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口润润嗓子,再掰谎! 这回就叫‘掰谎记’,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不论真假,咱们先请亲戚喝酒看戏,等会儿再接着掰如何?”

话未说完,满堂哄笑。女先儿也笑:“奶奶好口才!奶奶说书,我们饭碗都没了。”

薛姨妈笑劝凤姐收敛点。

王熙凤不服:“外头就珍大爷一个,我们从小一处淘气大的,如今立了规矩。就是论辈分,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没能耐引老祖宗笑,我倒好不容易让老祖宗开心多吃了点,大家该谢我才是,怎么反笑话我?”

贾母笑道:“可不是,这两日没痛快笑过,亏她一路逗得我通快,再吃一盅!”

贾母又让宝玉给凤姐敬酒。

王熙凤忙笑拒:“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说着拿起贾母喝剩的半杯酒,一饮而尽,再将杯递丫鬟换上温水浸过的新杯。

然后又说笑行令、放烟花,直至夜深方散。

十七日后,元宵节过,贾母只选自在处赴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