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影射的民国真实血案:1927年轰动一时的梨园刘汉臣案
发布时间:2025-08-04 01:22 浏览量:1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陈佩斯导演的电影《戏台》不仅是一部喜剧,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民国梨园界的繁华与荒诞。剧中新人徐卓儿饰演的洪大帅六姨太思玥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她对名角金啸天的狂热追求显得十分荒诞,但这样的设定并非纯属虚构,其中就能看出1927年刘汉臣冤案等真实历史事件的影子。
“思玥”影射:民国梨园“美妾迷恋名伶”现象
在《戏台》中,洪大帅的六姨太思玥因仰慕名角金啸天,白天到后台投怀送抱,晚上又带上金银细软赶来私奔。这一情节并非编导凭空杜撰,而是反映了民国时期梨园行的一个“敏感区、高发区”。
京剧武生泰斗王金璐年轻时到上海演出,就有舞女开好了房来送房卡(那个年代用的应该是钥匙),但王金璐艺术好品德更好,拒腐蚀、永不沾。
武生泰斗王金璐
然而,更多“角儿”却因把持不住与权贵姨太太有染,导致声名受损、事业崩塌。最惨的个案,是女的主动、男的不动,连累师兄,三人丧命,这就是民国八大奇案之一——1927年的“枪毙刘汉臣”冤案。
天津南市的“新明大戏院”曾是民国时期天津五大戏院之一的天仙茶园。民国年间的天津卫有“看好戏到下天仙”之说。
天仙茶园
据说有谭鑫培在下天仙演出《托兆碰碑》时,不但全城争睹,当时天津乡村的戏迷自带干粮、连夜赶马车进天津排队买票。
谭鑫培《定军山》剧照
天仙茶园初名“下天仙”,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位于荣吉大街与旭街(和平路)交口,位置最佳。“下天仙”曾经多次改名,曾用名有天仙舞台、大新舞台、新明大戏院;抗战爆发后,“新明”被日本人强占并改为“樱花馆”;抗战胜利后改为美琪电影院;天津解放后正式定名“人民剧场”。
新明大戏院所在的天津南市
1927年,当时的新明大戏院引发的一桩案件震惊全国,那就是“枪毙刘汉臣案”。
一张剧照引发的血案:民国八大奇案之“枪毙刘汉臣”
1926年,京剧名角刘汉臣从上海应邀赴天津演出。他自幼随父学艺,生于上海,工文武老生,能唱能打,还擅拉胡琴,技艺全面,年少成名。当时,天津是民国演艺界的“大码头”,任何角儿若未经天津观众检验,难称真正走红。因此,当新明大戏院经理赵广顺登门相邀时,刘汉臣欣然北上。刘汉臣在此一炮而红,连演三月,场场爆满,声名鹊起。
刘汉臣(前 右)与欧阳予倩演出《打渔杀家》
然而,盛名之下,祸根已埋。追星人群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少妇——直隶督办褚玉璞的五姨太小青。小青年仅16岁,原为妓院女子,被褚玉璞纳为第五房姨太太。
褚玉璞、张宗昌、张学良
褚玉璞常年征战在外,小青独守空闺,精神空虚,便常去新明大戏院看戏解闷。她看了刘汉臣主演的《济公传》后,被其英俊扮相与精湛演技深深吸引,从此痴迷不已。
刘汉臣
她不仅每次订最好的座位捧场,演出后还将银元、首饰抛上舞台,并设法进入后台,只为一睹刘汉臣真容。刘汉臣已婚且妻子有孕,深知瓜田李下,避之唯恐不及,从不与小青单独接触。
真正与小青走得很近的是刘汉臣的师弟、二路老生高三奎。他性格随和,见小青天真好奇,便热情接待,教她唱《甘露寺》,介绍戏班道具。当小青索要刘汉臣的剧照时,高三奎未加思索,便将一张《卧薪尝胆》的宣传照送给了她。这张照片被小青珍藏于梳妆台抽屉,却成为日后血案的导火索。
1927年元旦,刘汉臣赴北京第一舞台演出,小青作为“忠粉”竟带女佣前往老龙头火车站送行。小报记者捕风捉影,大肆渲染“五姨太含泪送情郎”的桃色新闻,称小青与刘汉臣、高三奎有染。
不久,褚玉璞从前线返回天津,看到报纸后勃然大怒。他追问小青,小青否认有私情,只说去看戏。褚玉璞不信,拷问女佣,得知小青常去后台、送礼、留影等事,又在其梳妆台发现刘汉臣剧照,认定“奸情坐实”。小青不服顶撞,激怒褚玉璞,他当场拔枪,连开两枪将小青杀害。为灭口,女佣随后也被秘密处死。
杀人后,褚玉璞余怒未消,于1927年1月8日密电直隶省会军警督察处处长厉大森,诬称刘汉臣、高三奎“假演戏为名,宣传赤化,暗中通匪”,下令“速将捕获,就地正法”。1月9日,正在北京演出的刘汉臣与高三奎被逮捕,押回天津秘密关押。
此事震惊梨园界。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京剧名家联名给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发去求情电报,希望他能出面解救二人。
梅兰芳与余叔岩
杨小楼
据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了拯救刘汉臣、高占魁,曾经通过张学良去疏通。同时,刘汉臣的友人赵广顺也四处奔走,拜见了直鲁联军第八军军长、海军总司令毕庶澄,并送上4000块大洋,恳请其帮忙说情。然而,这些努力并未改变结局,两份求情的电报反而成了刘汉臣和高三奎的催命符。
1927年1月18日深夜,刘汉臣与高三奎被押至刑讯大堂,尚未知罪名便遭枪决,死时刘汉臣年仅24岁。次日,二人尸首被弃于新明大戏院门口,不准收殓。
褚玉璞(左)、张宗昌(中)、张学良(右)合影
一出戏、一张照、一段绯闻,竟酿成三人性命的惨剧。这起“枪毙刘汉臣”案,被列入民国八大奇案之一,折射出那个军阀专横、草菅人命的黑暗时代。
惨案改编“民国第一言情小说”:催生中国最早的“超级IP”
值得一提的是,这桩惨案催生了中国最早的“超级IP”:鸳鸯蝴蝶派作家秦瘦鸥据此事件创作了小说《秋海棠》,被誉为“民国第一言情小说”。
话说刘汉臣遇害时,北京的报界害怕褚玉璞的权势,不敢刊登这一消息。上海报纸因在租界内发行,不受军阀管辖,便公开发表了这一消息,立即轰动全国。
七、八年后,以此为素材,综合了其他京剧艺人生涯的小说《秋海棠》问世。之所以取名《秋海棠》,是因为秋海棠花姿娇娴柔美,花色缤纷多彩,花朵亭亭玉立,比较适合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的身份。
《秋海棠》的发表,引起强烈的反响,京剧界的同行看了之后,说写出了他们的遭遇。当时,著名戏剧家黄佐临、费穆、顾仲彝等人还将《秋海棠》小说改编为话剧,由著名话剧演员石挥、张伐等主演。在上海公演时,曾经轰动一时。《秋海棠》后又陆续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郭德纲的评书《枪毙刘汉臣》也让这段尘封往事广为人知。
后来秦瘦鸥还写了《秋海棠》的续集《梅宝》。塑造了秋海棠的第二代、女儿梅宝的形象。
戏台之上,演绎着才子佳人的悲欢;戏台之下,权力碾过人命,只余一声叹息。 当《戏台》的锣鼓敲响,我们听见的不仅是喜剧的喧闹,更是历史深处那声刺耳的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