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学会笑对:五首古诗藏尽坎坷智慧,读完心有暖阳
发布时间:2025-08-03 22:37 浏览量:1
谢谢大家支持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中讨论分享
下面我们来欣赏今天的内容
全诗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读苏轼的词,总觉得他心里揣着个小太阳,再冷的日子都能暖起来。这首《临江仙》是他送友人钱穆父的作品,两人一别三年,各自在红尘里奔波,再见时,却能“依然一笑作春温”,这笑里的温度,能把寒冬焐成春天。“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起笔就带着沧桑。“三改火”是三年,三年里,你在天涯,我在海角,都在尘世里摸爬滚打,谁也没少吃苦。苏轼自己呢?乌台诗案差点丢了命,被贬到黄州,又辗转多地,日子过得颠沛流离。可再见面时,他没说“我好难”,只笑着,那笑容里的温暖,像春天的阳光,一下子就把三年的风霜融化了。“依然一笑作春温”,这“依然”二字最动人。不管经历了多少事,不管被生活磨得有多糙,那份骨子里的温暖没变,那份对人的热忱没变。就像老棉袄,看着旧,穿上却暖和,这笑里藏着的,是“历经坎坷,初心不改”的坚韧。“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他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期许。心像古井,再大的波澜也搅不起涟漪;品如秋竹,再冷的风霜也折不断气节。这不是麻木,是看透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后的淡定——知道哭没用,知道怨没用,不如稳住心神,守住底线,笑着往前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人生就是一趟逆行的旅途,你我都是赶路的人,谁不是磕磕绊绊?既然都是行人,何必为一时的坎坷较劲?不如笑着道别,笑着赶路,把苦日子过成甜。全诗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郭震的这首诗,写的是渔家的日子,苦得像海里的盐,却被他们嚼出了甜。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让人动容——原来笑对人生,不一定是大人物的专利,普通人的笑容里,藏着更朴素的力量。“几代生涯傍海涯”,是渔民的宿命。祖祖辈辈都靠海吃饭,海浪是朋友,也是敌人;海风是依靠,也是威胁。日子就像海边的沙,吹过来,又落下去,没个定数,却也一代代扛了过来。这“傍”字用得好,不是“躲”,不是“怕”,是挨着,是靠着,是与大海共生的勇气。“两三间屋盖芦花”,是生活的简陋。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锦衣玉食,就两三间小屋,屋顶盖着芦花,挡风遮雨都勉强。可你看他们抱怨了吗?没有。他们在灯前笑着,说的不是日子有多苦,是归来时的甜。“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是全诗的灵魂。劳累了一天,回到芦花盖的小屋,灯亮了,人聚了,笑着说晚上回来时,月亮跟着船,一路送回家。这“笑说”里,有对大海的感恩——没让风浪卷走性命;有对生活的满足——有屋住,有灯亮,有月亮送;更有对苦难的超越——苦日子过成了诗,累日子过成了歌。 郭震写这首诗,或许是想告诉我们:笑对人生,不是非要功成名就,不是非要锦衣玉食,而是在“两三间屋盖芦花”的日子里,能看见“明月随船送到家”的美好。这份笑,比黄金还珍贵。全诗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的笑,带着点“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的洒脱。有人问他“你为啥住在这碧山里?”他不解释,就笑,笑得像山涧的流水,自在,清澈,心里的那份闲,比天上的云还轻。这笑里藏着的,是对世俗的超脱,是对自己选择的笃定——我乐意,我开心,不用你懂。“问余何意栖碧山”,是世俗的疑问。在世人眼里,大丈夫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归隐山林是“没出息”,是“逃避现实”。所以有人不解,有人质疑,想从李白嘴里讨个说法。“笑而不答心自闲”,是李白的回应。不辩解,不争论,就笑一笑,心里比谁都清楚,都安稳。这“笑”不是敷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坦然;这“不答”不是无知,是“懂的人自然懂”的自信。就像有人问“你为啥喜欢吃辣”,你不用解释“辣椒能开胃”,笑一笑,他不懂,你不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是他笑而不答的原因。你看这山里的桃花,开了,落了,顺着流水悠悠地走,多自在;这山里的天地,清净,纯粹,不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能比的。我为啥住这?因为这里有我的快乐,有我的天地,跟你说了,你也不懂,不如不说,笑着看桃花流水,多好。李白的一生,也不是顺风顺水的。他想当官,想施展抱负,却被“赐金放还”;他想建功立业,却卷入安史之乱,差点丢了命。可他从没被这些打倒,反而笑得更洒脱——你不让我在朝堂施展,我就去山水间逍遥;你不懂我的理想,我就自己活得尽兴。原来笑对人生,还可以是这样:不被别人的评价绑架,不被世俗的标准左右,你有你的荣华富贵,我有我的桃花流水,各自安好,各自欢笑。全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的这首词,像一壶陈年老酒,初尝辛辣,细品却有回甘。他是明朝的才子,却因“大礼议”事件被贬到云南,一去就是三十年,从青丝到白发,把人生的坎坷都尝遍了。可他写出的词,没有怨,没有恨,只有一声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笑里,藏着看透世事的通透,藏着历经沧桑的淡然。“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开篇就大气磅礴。长江水滚滚东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浪花一样,来了,又去了,没留下痕迹。关羽的勇,诸葛亮的智,曹操的雄,最终都被江水淘走了,谁还记得他们当年的风光?“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历经磨难后的顿悟。杨慎自己,曾是状元,曾是朝廷重臣,却一夜之间成了贬谪之人,是非对错,成败荣辱,转头就变了样。他终于明白:赢了又怎样?输了又怎样?到最后都是一场空。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吵吵闹闹,散了就散了,没必要太较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自然的启示。不管英雄如何起落,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青山还在,夕阳还红,自然的规律从不改变。人在自然面前,太渺小了,何必为一时的得失耿耿于怀?不如学学青山,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学学夕阳,不管今天多辉煌,明天照样升起,笑着面对每一个黄昏。“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是生活的智慧。江边的渔翁樵夫,头发白了,看过了多少春天的风,秋天的月,早就把世事看淡了。他们不像英雄那样争强好胜,只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打鱼、砍柴、喝酒,活得简单,也活得自在。“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杨慎的人生态度。老朋友见面,一壶浊酒,就着月光,把古今的成败是非当成笑话来讲。你说刘邦厉害,我说项羽悲壮;你说曹操奸雄,我说刘备仁义,争来争去,最后都在笑声里淡了。这不是不尊重历史,是看透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本质——再大的事,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不都成了笑谈?何必让当下的烦恼困住自己?全诗(节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理解与赏析
唐伯虎的笑,带着点狂傲,带着点不屑,却比谁都活得明白。别人笑他“疯癫”,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整天跟桃花、酒打交道;他笑别人“看不穿”,被富贵捆着,被名利牵着,活得太累。这笑里,藏着对世俗的反叛,更藏着“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的自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开篇就仙气飘飘。唐伯虎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不是真的成仙了,是他想在桃花庵里,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他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酒醒了在花前坐,喝醉了在花下眠,日子过得像诗,也像梦。“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是他的人生选择。他不是没机会“鞠躬车马前”,他曾是江南才子,差点就当官了,却因科场舞弊案牵连,一辈子不能科考。这对读书人来说,是天大的打击。可他没消沉,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其在官场上低眉顺眼,不如在花酒间自在逍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全诗的灵魂,也是唐伯虎的宣言。世人觉得他“疯”,是因为他不按常理出牌;觉得他“癫”,是因为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可他笑世人“看不穿”——你们追求的富贵,百年之后不过是一抔黄土;你们看重的名利,最后谁也带不走。不如像我这样,有花有酒,有笑有乐,活得尽兴。“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是他的论据。你看那些曾经风光的豪杰,他们的墓前,没有花,没有酒,只有农夫在耕种。再厉害又怎样?再富贵又怎样?最后不都成了土地?与其为了这些虚无的东西委屈自己,不如及时行乐,笑着过完这一生。唐伯虎的一生,是真的坎坷。科场舞弊案让他身败名裂,妻子离他而去,家境一落千丈。他曾想过自杀,却最终选择在桃花庵里“半醒半醉日复日”。他的笑,不是天生的乐观,是被逼出来的洒脱——既然命运不让我好过,我就自己找乐子;既然世人不理解我,我就自己活得精彩。原来笑对人生,还可以是这样:哪怕被全世界误解,哪怕生活一地鸡毛,也要笑着活出自己的样子,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活法,谁也别想改变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