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官宣:高才子女,居港两年,才算“本地生”!
发布时间:2025-08-01 22:14 浏览量:1
香港教育局7月31日正式宣布:
今后“人才子女”如果想享受本地生学费待遇,必须在读大学之前已经在香港住满两年。
不然,对不起——你就得交和“非本地生”一样的高学费。
这个新规主要是为了:
堵住有人“挂名不住”的漏洞;
确保学位资源留给真正在香港生活、扎根的家庭;
更合理地使用纳税人的钱。
满足两个条件:
→ 你可以申请政府资助学位,交的就是“本地生学费”(很便宜)。
❌ 第二类:不合资格的“伪本地生”
比如:
虽然有签证,但孩子一直没来香港住;
或者直到报大学前才来香港没多久;
→ 这种情况,即使你人来了,也要按“非本地生”交学费(非常贵)。
新政策什么时候开始?
别担心,教育局还给大家留了“缓冲期”:
2027/28学年(2026年10月申请开始):只要求住满一年;
2028/29学年起:要求住满两年才符合资格。
换句话说,现在已经有签证、孩子已经在香港读书的家庭,可以趁早安排孩子升学;
但如果你还在“观望”,那最好别再拖了。
怎么证明你真的“住在香港”?
教育局也提前说明了,以下两种方式可以用来证明你孩子真的住在香港:
在香港正规学校读书(全日制)
连续两年有学籍记录,稳了。
拿出入境记录
即便没上学,也能证明两年内基本都在香港,
每年离境不超过90天(即使当天来回,也算离港一天)。
政策一出,教育界、政界几乎全员点赞:
教育界议员朱国强说:终于堵住了漏洞,保障了公帑使用的公平;
教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这对真正想在香港定居的人来说,几乎没影响,反而鼓励他们早点让孩子融入香港教育;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更直白:能筛掉“投机者”,把资源留给真的愿意留港的家庭;
民建联说这政策平衡各方利益,还呼吁教育局多解释,免得家长误解;
团结香港基金的研究主管郭凯杰则认为,这样划分本地与非本地,才有利于香港高教资源的财政持续发展。
真正想留港发展、让孩子在香港读书的家庭,要早点来、早点规划。打算“考试移民”的朋友,恐怕要另寻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