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刚烈才子:4次入狱,无婚约之妻用一生诠释“我等你”
发布时间:2025-08-01 05:24 浏览量:1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他一生四次入狱,与他连一纸婚约都没有的妻子却苦苦等了他十几载,在乱世中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他叫贾植芳,1916年出生在山西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然而他的父亲贾国丰并不擅长经商,整个家族依靠伯父贾翠丰打理。
贾植芳在家中排行老二,生性顽皮,是个十足的
“闯祸精”。伯父贾翠丰叹气说:“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如让他跟着他大舅去西北闯荡,早点历练一番。”
贾植芳的母亲杨氏听说后,立刻扑通跪地,哭着说:“这可使不得,植芳也要跟他哥哥一样读书。” 贾植芳的大舅在西北卖大烟,杨氏不想儿子接触那样的生活。
在母亲的坚持下,贾植芳才得以继续读书。1936年正月,他却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特务抓了起来。
血气方刚的贾植芳在狱中愤然摔碗抗议,这一出格之举迅速登上了报刊,传得沸沸扬扬。
伯父贾翠丰得知后,不惜花费一千银元外加五十两大烟,才将他捞出牢狱。
为避风头,伯父送他去日本留学,临行前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出国后自己多加小心,国外可不认伯父的钱了......”
贾植芳到日本后,专心学业,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写下了散文、诗歌、杂文、小说《人的悲哀》和散文《记忆》等。他还结识了郭沫若、郁达夫、胡风等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贾植芳坐不住了,拍案而起:“我等若在此苟安,归国之日恐成亡国奴!”毅然弃学归国。
回到南京后,他进入了留日学生特别训练班。学成后奔赴抗战前线,曾任陆军第3军第7师的日语干事。
在此期间,他也开始大量创作抗日题材的文章。他的才华受到《七月》主编胡风赏识,成为“七月社”西北战地特派员和专职撰稿人。
他的文风犀利,没想到也因此为他带来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情缘。
1942年,在一位朋友的牵线下,贾植芳与一位女子相亲。初次见面,两人皆是一愣,异口同声:“怎么是你?”
这位叫任敏的女子来自山西汾阳的一个富裕家庭。1942年年初,她正在自家庭院阅读《七月》杂志。读至一篇雄文,她不禁拍案叫绝:“好文章!这才是真男儿手笔!”
随后,她向杂志社索要了作者的联系方式,并与他成为了笔友。而这位作者,正是贾植芳。
两个人初次见面,竟在相亲现场。看到眼前的男子如想象中般温文尔雅,任敏满是欣喜,两人很快相爱了。
然而,这段感情却遭到了任敏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早挑好了乘龙快婿。
任敏心意已决,这位富家千金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为爱出走。
1944年,她带着简单行李,在黄河边的一间土坯房里,与贾植芳指天为誓,许下一生。婚礼简朴至极,甚至连一纸婚书都未曾立下。
幸福的日子仅持续了三个月,贾植芳再次入狱,进了日本特高课的牢房。
任敏心急如焚,为救丈夫,她变卖家产,四处求告,风雨无阻地每日送饭探监。 幸运的是,随着日本投降,贾植芳被释放。
出狱后,他带着身上仅有的8块钱跑去上海谋生。凭借文采在上海站稳了脚跟。1946年,他主编《时事新报·清官副刊》,使《学生新报》成为莘莘学子案头必备读物。
当生活刚刚有些安定时,厄运却再次降临。
贾植芳发表在《学生新报》的文章,被中统指控“煽动学生”,夫妻二人双双锒铛入狱。 任敏陪着丈夫一起坐了一年多的牢,直到1948年10月,在留日同学的保释下,夫妻俩才重获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贾植芳任震旦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年5月调入复旦大学,担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创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两个学科。
他没想到,灾难再一次找上门来。 1955年贾植芳因胡风事件再度入狱,家被抄,妻子任敏也一并被关押。
在贾植芳入狱的第三天,任敏的领导要求她与丈夫划清界限,但任敏果断拒绝。
1959年,她被流放到青海当小学老师。恢复自由身后没多久,又被抓了进去。1969年出狱后,任敏开始了风雨无阻的漫长等待。
她毫不犹豫地回到贾植芳老家,替丈夫尽孝照顾公婆。同时,她四处打探,终于得知贾植芳被关押的监狱,并寄去了一个包裹。
贾植芳打开包裹,看到里面有四颗红枣和四颗核桃,瞬间泪流满面。他知道任敏还活着,而且已经回到他的老家。因为这四颗红枣和核桃,在他们家乡代表着吉利。
任敏终于收到了贾植芳寄来的平安信。他在信中反复强调,生命是首要的,我们要各自勉励,努力争取早日团聚。
为解相思,任敏苦攒一年路费,终于坐上了看望丈夫的列车。
久别重逢,两人泪流满面。贾植芳轻抚妻子粗糙的脸,哽咽地问:“你为我吃了这么多苦?我对不起你.......”
当两人历经磨难,重获自由时,只想珍惜余生。然而,命运再次让他们面临生离死别。
1997年,任敏突发脑中风,一病不起。
贾植芳拉着妻子的手,泪流满面:“任敏,以前别人整我们,我们没办法。现在好了,我们一定不能被自己打倒,你要好起来。”
进入植物人状态的任敏,竟悄悄地滑落热泪。
为了更好地照顾任敏,贾植芳没有请保姆,年逾八旬的他凡事亲力亲为,还常抚摸妻子额头,轻声安慰:“不要怕,咱们回家了。”
这一照顾,就是整整5年。2002年,82岁的任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贾植芳悲痛欲绝,六年后,追随爱妻而去。
他们没有一纸婚书,却用一生写下了最庄重的爱情契约。
四次牢狱,十二载苦等,半世纪相守。在命运无情的翻云覆雨手间,任敏的等待是穿透铁窗的光,贾植芳的坚持是乱世中不灭的星。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
最深的爱,无需契约捆绑,它刻在骨血里,写在岁月中,是黑暗里不熄的灯,是绝境中不倒的旗。这,便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最惊心动魄的注脚。
- 上一篇:全城见证,抚州这场甜蜜活动招募中!
- 下一篇:叮~您有一份创业任务等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