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花间派韦庄诗词十首,
发布时间:2025-07-27 15:55 浏览量:1
01
《与小女》
唐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诗人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02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赏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03
《金陵图》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南朝六小国以摧枯拉朽之势黯然收场,常使后人唏嘘。有诗云“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而偏偏有人画善盖有神,亦如“将军下笔开生面”,把六国的伤心事分别画了出来,你看画中“老木寒云满故城”,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却是让人产生无限伤感。那些所谓伤心画不成的丹青手,只是“画人心逐世人情”了,犹如那“画图省识春风面”的毛延寿之辈。
04
《菩萨蛮》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首《菩萨蛮》小令,是韦庄劝人饮酒的佳作。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如一位知心好友在耳边絮语。词的上片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主题。他说,朋友啊,今晚一定要喝个痛快,喝到沉醉方休。这“沉醉”二字,不仅是酒醉,更是情感上的投入与释放。在酒桌前,就不要再提明天那些烦心事了。世事难料,明朝自有明朝的忧愁,何必让它扰了今宵的雅兴。
接下来一句“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道出了劝酒的真正用意。主人盛情款待,美酒当前,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盛。更重要的是,这杯酒里,饱含着主人的深情厚谊。酒越喝得深,情意也显得越发浓厚。这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情谊的确认。
下片转而从时光流逝的角度来劝酒。春天本就短暂,更何况春夜的更漏滴得飞快,一不小心就天亮了。所以要“须愁春漏短”,抓紧这宝贵的春夜时光。不要总是推辞说酒杯太满了,喝不下了。这“莫诉金杯满”,正是一种委婉而坚决的劝饮。人生在世,能有多少这样的欢乐时光呢?遇到了美酒,就且放声欢笑吧。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最后两句,点明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人生苦短,变幻无常。能够聚在一起开怀畅饮,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所以,不要犹豫,不要顾虑,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这首词不尚雕琢,以真情动人。它劝的不仅是酒,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在唐末五代的乱世背景下,这种暂抛忧虑、及时行乐的心态,或许也带有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在困顿中寻找慰藉的智慧。韦庄用极朴实的语言,写出了酒桌上常见的劝酒场景。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令人回味。
05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们都说江南很好,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春天的水比天空还要碧绿,躺在画船上,悠闲地听着细雨入睡。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洁白的手腕如霜如雪。人还没有衰老就千万不要回家乡,回到家乡后会因思念江南而愁肠寸断。
这首词写于韦庄晚年留居蜀地的时期,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开头两句是朋友们对词人的规劝,人人尽说江南之好,应终老于此,点明全词的主旨。然而友人的规劝却恰恰体现出词人意在回乡,“游人”和前面的“人人”形成对比,是词人对自己游子身份的强调。“只合”二字意即只得、不得不,读来暗含无限凄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此两句写江南的美景,春天的碧水和江上的画船都具有江南的柔美之气,从多角度绘出江南水乡之美。
“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垆边人”借代江南的女子,江南物美,人更美,其实还是照应了前面的“江南好”。作者不直接描写女子容颜姣美,而是从江南女子的手腕洁白细腻入手,在细节上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末句陡转,作者说“未老”则不还乡,其实是说江南纵好,却犹不忘叶落归根,仍思还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06
《更漏子·钟鼓寒》
【唐代】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楼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思妇之情。上片写景,在景物中透露出思妇的孤独、寂寞和伤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下片主要写情,在抒情中仍然摄取了不少的景物,来烘托思妇的情意,所谓“诗缘情而绮靡也”。词一开头,就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两幅互相烘托的画卷,构成一种寂寞、凄凉的氛围,把人们召唤进去,使之与词中的思妇同忧乐,共悲欢。画卷的第一幅是表现时间的。词人在“钟鼓”后着一“螟”字,而晚凉如水之意全出。在“楼阁”后着一“暝”字,而暮色苍茫之感毕见。一轮新月,照在古井周围的铜制栏杆上,说明夜已深了,而人犹未睡。这里没有写人,却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人的活动。画卷的第二幅是描绘具体环境的。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宇显得空荡荡的,露坠了,花落了,地上一片残红。这院闭庭空,花落露坠等画面连缀起来,便构成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没有写人的活动,而思妇内心的空虚、孤零的情致,跃然纸上。
07
《题貂黄岭官军》
唐·韦庄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去陈仓。
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官道之上,马蹄声显得有些零落萧索,一路从巍峨的太行山脉逶迤而下。
这是一趟漫长的征途,从遥远的吴会地区,向着那更为偏远的陈仓进发。
行至江边的驿亭,天色便不作美,斜斜的清风裹挟着细密的雨丝,丝丝缕缕,无休无止。
在这江亭之上,独自凭栏远眺,任凭那斜风细雨沾湿衣衫,打乱思绪。
整日里,目光所及,皆是迷蒙的水汽与远方模糊的轮廓,心中所念,却是那千里之外的故乡楚地。
这连绵的斜风细雨,无声无息,却又无孔不入,将那份对家园的牵挂,揉进这山水之间,萦绕在每一个孤寂的瞬间。
08
绥州作
韦庄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赏
这首诗是韦庄进士及第之前外出求学浪游绥州时作。绥州地处西北,人烟稀少,冷落荒凉。诗人写登绥州城楼眺望所见,顿时感到归期渺渺。诗人感怀伤事,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内心充满的沧桑之感。
这首诗对边地景物的描写渲染笔酣墨饱,淋漓尽致。雉堞连云、鸣驼远戍、单于烽烟,都是诗人眼中望到的边塞景象。这些景象又被迷离的晚雨和朦胧的月光所笼罩,将分散的景物组接融和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格调氛围。这一切既是诗人眼中之景,又是诗人身处之境,情由境生,境真情切,透过诗人对绥州景物的描写,表现他郁塞悲苦的心。
09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江鸟哀婉啼叫。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公元883年(中和三年),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
10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诗词见史,由这阕短令可以大致了解,唐代少有礼教束缚,女生对心仪之人也勇于明心示爱,言行决绝,纵背弃而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