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前求弟弟:皇位给你,别碰你皇嫂!弟弟答应,登基后却变脸
发布时间:2025-07-23 14:19 浏览量:1
高湛踩在残雪上,手往身后的衣襟一拢,北风吓得御前侍卫缩了缩脖子。谁会想到,一个即将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人站在兄长床前,眼神避而不视,嘴里只应承着“不动嫂子”这么个堂堂承诺?他那神情,三分不耐,七分敷衍,谁要是觉得兄弟情谊格外真切,恐怕得吃几斤哑巴亏!
承诺在人心中,不过一纸风,吹来就走。高湛其实早动了心思。他那大哥高演病重将死,硬生生叮嘱的遗愿,倒像是哪根拴不住的缰绳。历朝历代,手握权柄的人能讲几句信义?可得往后细细瞅。
北齐的皇权传承经常荒诞得好像闹剧。高欢起家,东魏权臣,后自立为主。起初,他事事讲究效率,法度严明,和一群才子谋划政务。百姓觉得他英明,他本人也觉得很带感。
转眼高欢贪图享乐,夜夜煮酒笙歌。不到三十五岁,说死就死。问起来,他得到什么了吗?迷迷糊糊,甚至说不上话。北齐都城还没来得及消化这场丧事,帝位轮到高欢那稚嫩的儿子高殷。
高殷真是年少天子,说是少年,其实更像个刚开蒙的小书生。结果没过十二个月,叔叔高演说天象有异,让高殷下台,随手一把锁,关进地牢。有谁关心这少年在监狱里吃的什么、想的啥?大多数人甚至连他的相貌都快忘了,倒是谁死都不稀罕。
高演不是普通的篡位者。他比一般人狠些,也更能自圆其说。先废皇侄,后干脆杀了。理由很简单:王气太盛。形势所迫,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有人说高演为皇位舍弃人伦,但也有人私下认为,他就是怕夜长梦多。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活在愧疚中,还是自欺欺人。
高演掌权,野心越来越看不住。他把臣子家里的女人据为己有,只要觉得对得起自己就行。这些行为,在朝堂上颇受议论。但人多嘴杂,谁能够真正讲清楚私欲和复仇之间那点界限?有的时候,连他自己也觉得心里发慌。
照理说,干这种事的人不会有好下场。高演在马背上摔了,摔得是真重,没几天就咽气。帝位突然悬空,他临终交代了弟弟高湛,别对他的女人和孩子下手。口气诚恳,然而气息奄奄。
高湛表面连连应允,暗地里早把承诺撕成几片。他一上位,先找了个理由,把高演长子高百年给“合法”作掉,说是为父报仇。这逻辑大家也听明白了,兄弟间的信任是啥?不值一个铜板!
再往下讲,李祖娥就得登场。她的故事很蹊跷,原先是高洋的皇后,后来又成了高演的女人。世事荒唐,流离失所。高湛盯上了她,把人抢过来当自己的妃子。高湛嘴里说是朝堂大义,心里藏着什么鬼?只能他自己会清楚,也许连他都糊涂。
李祖娥命苦又硬。为了保命,先是忍辱求存,到了高湛这里,一次意外怀了孕。她几乎快疯了,其实哪里还能顾上体面?产后亲手杀了孩子。她想要保住尊严,却碰到了铁石心肠的高湛。高湛盛怒,杀了她的儿子高绍德,把李祖娥也弄死了。她的故事没人乐意讲,后宫里偶有人悄悄谈起,也无人敢细究。
高湛的报复,带着偏执。他坐上皇位,从未安生。成天提心吊胆,见谁都防备。其实他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信赖。身边的大臣频繁更换,旧人走了,新人来了,皇权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也有人说高湛其实挺会享受。大宴小酌,歌舞升平,仿佛日子无忧。要不是有风有雨,也许他真能继续混下去。
历史学者常爱用大词评价这几位帝王,说什么“私欲蒙蔽天良”“家国沦丧”。这些结论对不对?谁能说清楚?至少,朝堂里的流言始终没停过。至于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偏见,事情过了这么久,也没人琢磨明白。观史之人,往往只觉得荒唐,也会忍不住发笑。
王朝更迭可不是一天的事。北齐短命,才二十八年。也有人觉得北齐其实被高氏兄弟折腾散了。高欢的起家带点浪漫色彩,高演和高湛又显得格外阴狠。说他们是一丘之貉吧,却又都各有各的理由。谁要是信他们关心家国,其实也是见仁见智。
北齐的制度其实挺先进。开国初重视农桑,励精图治,结果后期如同烂泥一滩。有学者统计,开国十五年,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可到了高湛,土地废荒,百姓流离。江苏、河南一带,平均每年出现两次灾荒。高湛没能让农民好过一点,所谓的太平盛世说白了只是短暂的假象。国家机器转起来,也都是硬撑着面子。
不过也得说,有人对高湛有不同看法。有地方官曾记录,高湛对基层倒没那么狠,有时候赏赐频繁,减免徭役,总有点人情味。是他矛盾,还是时代本就矛盾?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北齐灭亡,按说很快,却也乱得离谱。南陈、北周挟势而来,边关将士守得苦巴巴。高湛死后,皇室成员互相仇杀。很多历史书记不清,有些案子甚至没有明文定论。当年的北齐旧臣,投奔新主,留下一串谜团。
很多书写李祖娥悲剧的,都喜欢添油加醋。其实史料没记载太多她的对话和动作,全靠后人揣摩。有人说她曾在夜里痛哭,也有人说她临死前冷眼看高湛。是真是假?没人明确。也许只是历史无声。
北齐三兄弟给人的感觉是,这家人天生难有好结局。他们从不宽恕对方,也许更从未原谅自己。历史用铁笔一页页写下他们的结局。高湛32岁离世,死因也不统一,有说暴病,也有说慢性郁结。医学技术有限,真相就此淹没。
权力的诱惑,其实今天看来也没什么新鲜的。家庭离心离德,兄弟相煎,偶像破碎,承诺不再。你说是巧合还是必然?历史给出的答案总让人半信半疑。
有人替高湛抱不平,说身不由己。他的手上沾满鲜血,却难说是唯一的屠夫。又有人痛骂高湛,是北齐覆灭头号推手。观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事实在这些争议里显得更滑稽。前后矛盾,都是你我自己心中的剧本。
要说谁的命运最可悲,未必就是高殷。他短命,却没完全体会皇权的苦楚。高湛、高演都半生挣扎,最后死相惨烈。谁说争权不痛苦?高演篡位时也很犹豫,也许他只是懦弱,不敢做个好父亲。高湛却偏要去惹麻烦,到头来还不是一败涂地。
北齐这段往事,既够荒诞又够真实。笑到最后的人谁都没有,每个人被抛弃在历史的缝隙里头。一桩桩旧事,没人计较对错,大家都忙着跑向更远的未来。
今天再提那句“绝不动皇嫂”,只觉得可笑。世上事,不都是过眼云烟吗?至于皇帝的良心,是不是也有点稀奇古怪?管它呢。
随便说说,也许北齐的故事,谁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