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秣陵怀古,吟诵一首佳作,开篇比喻贴切,颈联乃是千古名句
发布时间:2025-07-20 15:11 浏览量:1
登临高处,总见青山未改,曾见六朝烟雨;流水长东,犹闻百代商歌。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那些被时光碾碎的繁华,总在断壁中长出新的故事。吴宫的青苔爬上石阶,替当年的朱栏说着无声的台词;秦淮河的水波漫过旧渡,把六朝金粉酿成了皎洁的月光。
历史仿佛一条永不干涸的大河,冲走了金戈铁马,可是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喟叹,却永远留在了人类的记忆中。唐代一位诗人在草木荣枯、日月轮转间,感受到人事终将成为过往的道理,于是更加珍惜眼前的一砖一瓦、一春一秋。下面一起读诗:
秣陵怀古
唐 · 李群玉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李群玉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唐,这位来自湖南澧县的才子,身上带着楚地特有的浪漫与孤傲。他早年遍游江淮,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却在科举之路上屡屡受挫。
李群玉人到中年,才得授弘文馆校书郎,后来却因性格耿介,遭人陷害,不久便挂冠归乡。这首诗借助怀古主题,传达出诗人心中极其复杂的情感,值得细读。
宋代诗人刘克庄曾评价李群玉的诗歌清越幽奇,迥出常格。相较于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的直白,李群玉更擅长在细节中刻画景物;比起刘禹锡山形依旧枕寒流的理性观照,他又多了一份文人的感性。
开篇如同一个由细节推向全景的镜头,"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野花绽放,黄叶凋落,一股悲戚气氛笼罩着吴宫遗址;昔日六朝的繁盛景象,早已像烛火那样被风吹灭,化为一派空茫。
人们记忆中的宏伟气象全然消失,遗迹周围遍布蒿草、杂花,看似欣欣向荣,其实则是以乐景衬托悲情,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王朝覆灭的感慨。"烛散风" 三字,将六朝的繁华比作风中烛火,暗示其短暂易逝,又显出蜡炬成灰的悲壮。如此具象化的手法,让历史的虚无感,有了可以触摸的形态。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虎踞龙盘的地理形胜,曾经象征着帝王气象,而今祥瑞之气全然消散;唯有凤凰的虚名尚存,古老的高台却显得一片空寂,徒留历史回响。
"衰、歇"二字,暗示出所谓的王气,不过是历史的幻相。诗人反用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的的名句,将神话传说还原为现实废墟,体现了晚唐诗人特有的清醒意识,更表达出他对大唐王朝逐步衰落的无奈。
颈联堪为千古名句,世事变迁,雕梁画栋的宫殿变成了市井阡陌,大片的秋草却依旧显得非常葱绿;高低错落的坟冢,在夕阳余晖中,映出一抹凄艳的残红。
"市朝迁变"的沧桑,与"秋芜绿"的蓬勃形成对比,自然的永恒,反衬出人事的易逝;"坟冢高低"的斑驳,又与"落照红"的绚烂相映,将历史的厚重,熔铸于暮色残照。
这种写法与杜甫的吴宫花草埋幽径异曲同工,将历史兴亡放在自然规律中进行审视,从而让个人的悲欢,在宏大的历史兴衰中显得微不足道。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结尾表达出诗人内心无尽的怅惘。当年那些风流人物的宏图霸业与逐鹿雄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殆尽。如今诗人独自来到此地,看见一派迷茫景象,悲戚和感伤之情一直萦绕心中。
李群玉秣陵怀古,吟诵一首佳作,开篇比喻贴切,颈联乃是千古名句。全诗没有一句直接议论,却又句句令人感触。作者通过多重感官的调动,将抽象的怀古转化为具体的生命体验。作者不写兴亡而兴亡自见,比起生硬的议论更具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的脚步,在废墟中完成了一次时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