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公子
发布时间:2025-07-16 16:53 浏览量:1
民国四大公子有多个版本,但比较公认的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溥侗、河南都督张镇芳的儿子张伯驹、 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
第一位,准太子爷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是当年其在朝鲜时娶的朝鲜妻子所生。袁克文从小是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精通书法,喜欢戏曲,歌词诗赋。是袁世凯最喜欢的儿子,一度成为太子的最佳人选。这位公子也跟其他纨绔子弟一样挥霍无度,任性骄奢,风流倜傥。后来在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广收门徒,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袁克文。袁世凯死后,虽然给其留下相当多的财产,但是这位公子挥霍无度,竟至穷困潦倒。1931年,袁克文死在天津,终年只有42岁。晚景凄凉,家里为他办不起丧事,还是青帮里的徒子徒孙凑钱帮他办的。
第二位,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更准确的说,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实际掌权者,只是没有公开的称总统而已。张学良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那是没有什么不敢干的,吸毒、泡妞,挥金如土。张学良曾自己评价自己“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之后东北易帜,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挽救中华,直到2001年逝世,活了101岁,可谓寿终正寝。
第三,文化奇才张伯驹。
张伯驹父亲张锦芳是袁世凯表弟,做过河南都督,家室也是极其显贵。张伯驹自小极其聪明,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是四大公子里面最有才华的。张伯驹凭借家世,广泛收藏,而且痴迷京剧,善于书画,可做歌词。是个十足的大才子。而且深受当时富家女子喜欢,一生也是阅人无数。为了收藏,宁愿被绑匪撕票,也不愿意将收藏的文物拿出救命。但解放后,先生将珍藏的118件宝贝捐给了国家,仅凭一人之力就撑起了故宫书院的半壁江山,他捐献的文物放在现在起码价值千亿,当时国家奖励他20万也分毫不要。1982年在北京病逝。
第四,宣统族兄溥侗
溥侗生于1876年,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是纯正的满清贵族王爷,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为侗五爷。因是皇室宗亲,常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艺人,从小热爱昆曲和京剧,他潜心研究戏曲,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多才多艺。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谓是十分牛逼,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奇才。溥侗也是大帅哥,家中妻妾成群。1952年,溥侗病故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