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照尽平生志,张商英的一首五律,以物寄意,堪为匠心之作

发布时间:2025-07-18 15:14  浏览量:1

寒冷的街道上落满了霜华,书案上却散发出一脉清辉。窗外竹影松涛,抬头可见天光云影。屋内灯火摇曳,开卷便是经史子集。学子们为了实现心中梦想,无数个夜晚都会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忘我地读书。

灯芯燃烧着寸寸光阴,也替读书人衔住半卷残梦,从而让一场青灯黄卷的苦旅,终成与知识相守的长情。下面一起读诗,孤灯照尽平生志,张商英的一首五律,以物寄意,堪为匠心之作。

读书灯

北宋 · 张商英

小笼疏四面,明纸罩孤灯。

自小共寒热,相亲如友朋。

旧书曾递照,新烛莫相憎。

几为吟诗苦,留光到夙兴。

张商英,北宋蜀州新津人,23岁考取进士,历仕宋英宗至宋徽宗四朝,官至宰相。他支持王安石变法、积极革新币制,减轻赋税、革除弊政,并以直言敢谏著称。

张商英的思想融合儒释道,主张三教合一。他工诗文,善绘画,一生著述颇丰。张氏家族一门三进士传为佳话,他的崇高品质也令人称赞不已。这首诗以灯喻友,表达出文人墨客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孤灯下苦读的精神。

张商英生活在北宋新旧党争最激烈的时代,从基层县令到尚书右仆射,他的仕途如同灯影一般摇晃不定,时而因为支持王安石变法得到擢升,时而又由于反对蔡京的奸诈而遭贬谪。诗人晚年退居商丘时,曾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自勉。

开篇介绍陪伴诗人的灯具,“小笼疏四面,明纸罩孤灯。”灯架是小巧的竹笼,四面疏朗通透,一层透明的薄纸罩着一盏灯火。这种竹骨纸罩的影灯,既显得极其轻便,又非常透光,寒门学子们不再需要凿壁偷光,从而有效地改变了读书环境。

自小共寒热,相亲如友朋”,颔联采用流水对。诗人从小便与其共度寒冬酷暑,彼此非常亲近,就像知心的朋友。平凡的灯烛,在诗人笔下获得了精神重量。

“寒热”二字,代指人生甘苦,又见灯具与诗人相伴之久。所以即使灯具显得破旧,诗人也不舍得丢弃,每次搬迁都会小心携带,甚至感觉比一般的朋友还要亲密。

颈联运用对比手法,灯具曾为我照亮泛黄的旧书,传递着先贤思想的光芒。如今更换新烛时,望你莫要厌憎变迁。“旧书、新烛”,喻指传统与新生;“递照”二字,描述古旧籍就像烛火传光,承载着智慧和传承。

莫相憎”是劝说新烛勿厌旧书,暗含新旧相容之意。诗人既珍惜旧灯相伴的时光,又不得不面对新烛替换的现实。这种情感与陆游夜读挑灯梦欲成的执着、朱熹孤灯独照数行书的孤寂意境相似,展现出才子们以灯为舟、渡向书海的苦学精神。

几为吟诗苦,留光到夙兴”,结尾从侧面进行烘托。多少回为了吟诗作赋,苦思冥想,直至深夜;你不知疲倦地留着光亮,总是伴我直到晨曦初现。

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后,她经常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灯影里藏着对过往的追思;张商英留光到天明,则是对当下的坚守,更是对未来寄予美好的期望。

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读书灯的外形,继而以物拟人,将灯比作共历寒暑的好友,并赋予其一份温情。通篇融叙事、拟人、烘托于一体,质朴中显深情,很容易勾起读者对寒窗苦读的记忆,令人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