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才子写下一首《苦热》,层层递进,构思新奇
发布时间:2025-07-18 15:14 浏览量:1
三伏天的太阳似乎带着一股蛮劲,炎炎赤日将大街小巷烤成了炼丹炉,身边拂过的风儿好像都成了滚过灶膛的热烟。古代没有先进的制冷设备,不过劳动人民却有办法,蜜水能让焦渴暂歇,倒比井水更解暑气;冰壶可令燥热退避三分,暂时获得一片清凉。
不过,抵挡热浪的最好方法,应该还是内心平静,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认为散热由心静,南宋才子杨万里也曾说时有微凉不是风。北宋一位诗人在大热天苦不堪言,于是赋诗抒怀。下面一起欣赏,酷暑难耐,才子写下一首《苦热》,层层递进,构思新奇。
苦热
北宋 · 钱惟演
赫日烘霞斗晓光,双文桃簟碧牙床。
频倾蜜勺宁蠲渴,久捧冰壶未觉凉。
雪岭却思随博望,风窗犹欲傲羲皇。
更怜乳燕翻飞处,深入卢家白玉堂。
钱惟演,字希圣,浙江杭州人,北宋初期文学家。他出身于吴越王族,归宋后官至枢密使,晚年谪居汉东。作为西昆体的代表诗人,其诗学李商隐,追求辞藻典丽、用典精巧,擅长以历史事件寄托情思。
与另一位西昆体诗人杨亿相比,钱惟演的诗歌意象疏朗,又兼具含蓄。他的作品曾因过度雕琢而为人诟病,但是这首诗却显得清新质朴,很接地气,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值得细细品读。
北宋景德年间的一个夏日,当烈日宛如熔金一样,炙烤着整个汴梁城,钱惟演则躺在床上,一边望着檐角翻飞的乳燕,一边显得若有所思。西昆体素来用典繁密,而此诗却像手剥洋葱,层层递进,从景物写到内心,最终获得了一种深刻感悟。
开篇便显示出作者不凡的诗歌功底,“赫日烘霞斗晓光,双文桃簟碧牙床。”烈日烘烤着云霞,与晨光争艳竞辉;诗人躺在精致的凉席上,靠着装饰精美的床榻。一个"烘"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太阳化作炉子,云霞则成了被炙烤的赤铁,清晨的微光也成了烈日的竞争对手。
寻常诗人描写暑热多从正午落笔,钱惟演却让酷热从黎明就开始宣示威力。时间的前移,暗喻暑热无孔不入。而绣着美丽花纹、配上桃枝图案的奢华设施,更形成了一种反讽,即便坐拥极其讲究的避暑器物,依然无法躲避热浪的围攻。
“频倾蜜勺宁蠲渴,久捧冰壶未觉凉”,颔联进一步描述作者的心理感受。诗人不停地饮用蜜水,终究难解焦渴;纵然一直捧着冰壶,却一点也不觉得清凉。
"宁、未"二字,并非简单否定,而是展现出在酷热的天气中,人体的感知忽然变得扭曲和失真。当干渴与燥热成为每天都不得不面对的感受,以往非常有效的消暑手段,此刻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颈联充满了想象力,“雪岭却思随博望,风窗犹欲傲羲皇。” 诗人此时反倒开始思念起雪山冰岭,更想追随博望侯张骞躲避暑热;虽然窗下凉风习习,他仍然很想过上伏羲时代悠然的日子,不过这一切终究难以如愿。
雪岭本来通行艰难,在诗人笔下反而成了理想的避暑胜地。高卧南窗,本已极其悠闲,诗人却羡慕每日操劳的羲皇。看似反常的言语,正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惑。
钱惟演一生周旋于宋廷的权力漩涡,从降宋的吴越王子、摇身一变成为中枢重臣,他比谁都懂得,所谓的安然不过是乱世中暂时的自适。此刻他对雪岭与羲皇的向往,既是渴望逃离暑热,又是对仕途险恶的委婉表达。
“更怜乳燕翻飞处,深入卢家白玉堂”,结尾意在言外。更叫人怜惜的是那些翻飞的幼燕,它们只能钻进富贵人家,在华美的庭院中寻觅一丝阴凉。
乳燕是自由的象征,此刻因为难耐暑热,不得不钻进富贵人家的白玉堂,可见炎炎烈日已波及万物。同时乳燕的无心选择,正暗合诗人对权贵阶层的一种依附状态。
全文层层递进,作者首先生动地描写炎热的天气,然后表述内心的焦灼,最后委婉地道出世态炎凉,从而展现出整个时代的困境。
历来描写暑热的作品,或者直白地刻画赤日炎炎似火烧,或者描述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闲适,钱惟演却另辟蹊径,构思新奇。碧牙床越是奢华,越能显出热浪的不可抗拒;冰壶越是珍贵,越可反衬清凉的遥不可及。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比直接诉苦更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