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狂的10首诗词,读之令人豪情万丈,心潮澎湃!

发布时间:2025-07-15 05:19  浏览量:1

█ 李白的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李白的狂也是独一份的。

狂在何处?李白的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坦荡,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桀骜,更是这句"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绝对自信——仿佛整个盛唐的气象,都成了他狂傲的注脚。

杜甫曾叹"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而这两句诗,正是李白用生命写就的狂者宣言——人生在世,狂得尽兴,方不辜负这一身才华!

█ 杜甫的狂: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填沟壑”本指死亡,杜甫却以“疏放”对抗命运,即便饿死、冻死,也要保持狂态。这种在绝境中的精神张扬,比富贵时的狂傲更加震撼人心。

常人年老则收敛,杜甫却“老更狂”。一个“笑”字,既是自嘲,更是对世俗规则的蔑视:你们妥协你们的,我偏要越老越狂!

后世文人咏杜甫,多强调其“忧国忧民”,却常忽略这句“老更狂”,这才是诗圣的底色。

█ 李贺的狂: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苦昼短》

唐·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古人视龙为神物、天帝使者,而李贺却要屠龙食肉。他斩龙不为别的,而是要让昼夜停转,时间停滞

这种狂想并非无意义的幻想,而是对生命短暂与时间无情的反抗。

李贺一生坎坷,因避讳“进士”而终身仕途无望,身体抱恙,英年早逝。他的狂放不羁,既是性格使然,亦是对现实无奈的宣泄。

█ 黄巢的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以菊花自比,宣称自己一旦崛起,世间百花(喻指权贵、旧秩序)皆要凋零。“杀”字凌厉如刀,透出横扫天下的铁血意志。

数年后,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一度称帝,让诗中“黄金甲”的预言成真。虽最终败亡,但这首诗已化作中国历史上最狂野的反抗者战歌。


毛泽东曾引用此诗,赞其“有气魄”。黄巢的狂,不是文人的疏狂,而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妄选用:若天下不给我功名,我便用刀剑给自己加冕!

█ 柳永的狂: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西江月》

宋·柳永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

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柳永虽被正统文人视为“浪子”,但他的狂,是对才学的绝对自信,是对命运的不屑一顾。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怒宋仁宗,被黜落功名。但他并未屈服,反而以“白衣卿相”自居,宣称自己不屑攀附权贵,狂傲至极。

时人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连皇帝、宰相都私下爱其词作。柳永深知自己的才华无可替代,故放言“人须求我文章”,狂得理直气壮。

█ 辛弃疾的狂: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常人遗憾未能与古人对话,辛弃疾却反其道而行:“我不遗憾见不到古人”,言外之意是古人若在,也不过与我平视,甚至未必能懂我。

结尾轻描淡写一句“懂我的,不过两三人”,将狂傲推向极致:天下人皆庸碌,唯有寥寥知己配与我共论风云。

此词写于辛弃疾晚年,他一生报国无门,却将满腔热血化为词中剑气。这句狂言背后,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无奈,更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的不屈。

█ 刘克庄的狂: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世人围观他的狂放,或讥笑,或不解,但刘克庄毫不在意,反而以疏狂为荣。任你指点,我自潇洒!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两个反问,斩钉截铁——我就是这样,你能怎样? 真正的狂,连解释都嫌多余!不解释,不妥协,狂得坦荡,狂得彻底。

此词写于刘克庄被贬广东时。常人遭贬,或悲或愤,他却狂饮高歌,用“疏狂”对抗政治打压——你们贬得了我的官,贬不了我的狂!

这句词,堪称南宋版的“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 朱敦儒的狂: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着眼看"三字最妙:不是不敢看,不是不能看,而是根本不值得抬眼一看。这种居高临下的漠视,直接表达了对世俗权贵的不屑。

朱敦儒一生淡泊名利,早年隐居洛阳,后因战乱南渡,仍以诗酒自娱,不慕权贵。

他连天上玉楼金阙(喻指朝廷官位)都懒得回去,偏要在洛阳醉插梅花。宋高宗召他入朝为官时,他回信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

█ 林则徐的狂: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出老》

清·林则徐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常人望海兴叹,林则徐却将浩瀚天穹化为海岸线,暗喻人生征途永无止境。

不满足于“一览众山小”,而是直接将自身化作山脉之巅,明月可摘,而我即山岳!

林则徐的“狂”并非简单的傲慢,而是豪迈、进取与担当的融合。他以狂放姿态宣告:探索没有止境,追求没有极限。

█ 谭嗣同的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当时,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面临着生死抉择,谭嗣同选择留下,以自己的牺牲来唤醒更多的人。

刀架颈项,不跪不泣,反而仰天大笑。这种死亡面前的从容,着实令人钦佩。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于北京菜市口刑场喊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践行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