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跳槽,易中天眼中三国中最智慧的人,如何选择好老板,成功的
发布时间:2025-07-11 13:59 浏览量:1
三国乱世,天翻地覆。每个人都在追问自己,站错了队,到底还能不能翻盘?有人说,三国就是大老板们打擂台,底下的三流、二流,乃至顶级谋士,都像股票交易员,行情瞬息万变,选得准,卷土重来;选错了,人财两空,还随时小命都要交代出去。贾诩这人,看起来普通,实际上,是全场变数最多、最狠的玩家。有的不信,说一个没啥名气的小官,凭什么最后爬上了三公之位?这不跟开挂一样?!但真要抠细节,事实全在那儿摆着。
一开始谁都不觉得西凉董卓集团会倒。贾诩,牛辅手下一个都尉,京城治安指挥。正经说,类似今天一个市级公安局长。可前脚董卓身死,牛辅就被曹操联合绞杀,董卓党羽们全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个时候心态差点的,直接跑路,甚至连老本行都不敢干了。李傕、郭汜、张济这些西凉人当时就懵,说,要不我们解散吧,各自自保,保命要紧。
可就在这时候,贾诩突然站出来了。他直接告诉众人:“长安满城风雨,现在谁都说董卓坏,有你们这些手下的搭配更坏。再这样下去,迟早被人团灭。不如卷土重来,也许还有翻盘机会。实在不行,跑路也还不迟,比现在坐以待毙只会更惨。”这种话,放谁来说都是一掷千金。当时这几个人还挺犹豫,结果全被贾诩一句话点透了。
李傕和郭汜拿下长安,确实得意。出来混,靠的是机灵。贾诩当时被他们力邀,说要给他封个列侯。可他就是不干,推来推去,最后做了个平平无奇的尚书。很多后世官迷不解,为什么一个升官加爵的好事贾诩不稀罕?真以为他清高?其实不是——贾诩早就摸透了李傕他们都不是什么明主。打江山靠人命,用江山来消耗你,你有几个脑袋?那时候,长安城乱哄哄,刀兵劫火,死人骂声满天飞。只要有那么一点理智的人,都知道,跟着这帮强盗混不长远。
大胆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说贾诩第一跳,就是自保。他很快找了个借口,悄悄辞了官,跑到了段煨那边。段煨看似豪爽,可天生多疑。从新资料看,段煨那时候一天三怕,怕人背后搞小动作。表面热情,实际防着贾诩像防贼。你要想混个出头,完全不可能。贾诩一看,时间不对,反而成了待宰的羊羔。
决断再次上演。张绣成了他的第三任老板。张绣和贾诩应该算是性格互补:一个头脑简单,另一个足够心细。张绣在三国并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甚至算不上主流军阀。但这人有一点好,知人善任,肯听贾诩建议。袁绍和曹操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张绣位置关键。袁绍出面拉拢,曹操则是仇深似海。你说这要怎么选?
这事要搁在别人头上,十有八九会跟袁绍。毕竟势力强,北方地头蛇。但贾诩偏建议张绣投靠曹操。当着袁绍使者,直接把话说死:“一个连兄弟都容不下的人,能容我们这些外人?”张绣差点没拍桌子。不是,你这不是撕破脸吗?但贾诩还真笃定,理由也新鲜——因为曹操弱,需要我们。人家要你时,你身价高;等人家强大了,你不过是跑龙套那一个。再说,曹操站的是天子名号,表面上替国家干事,连带着大义也在背后撑腰,谁会计较过往仇怨?只要你能用得上,恩怨全抛脑后。
果然,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大喜,人情冷暖瞬间变了温度计,拉着贾诩手不放,连升几级。贾诩这第三跳,才真的稳了岗位。一夜之间,不仅摆脱了才子命苦的怪圈,还翻身做了主角。只是,这种玄学一般的机会,多少带着赌博性质。袁绍如果赢了官渡,贾诩和张绣就可能成了头号倒霉蛋。很多人觉得,贾诩看得远,其实有好些成分靠运气。
但说回头,贾诩对曹操的评价,也挺耐人寻味。后来曹操和袁绍决战官渡,粮草断绝,提前问策。贾诩那段话,外行觉得满是溢美之辞,可仔细一抠——明智、勇武,用人、节奏,四项全能。这是贾诩最直接的标准。换老板,其实自己也得拿得出本事。不然你有再多的“弃旧投新”经历,也未必有人真愿意重用。
这种标准有点像今天职场跳槽。残酷、现实、没人味,却很直接。你说贾诩自私,有点道理,可换个角度想,三国那种官场,全凭一口气儿,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资源有限,位置少得可怜。连名气都不够的谋士,随时可能消失。贾诩每一步,其实都是读局。一看老板哪块不行,立刻踩刹车。可你能说这不算一种忠诚吗?其实,忠诚没那么硬性。你一直为自己负责,不随便背叛,也不随便妄言,算是三国能做到最极致的变通。
但倘若细扒贾诩生涯,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如愿以偿。比如刚到张绣时,仅靠谋略缓解过多次危机,但若张绣真的冥顽不化,或者段煨当年肯放下疑心,说不定贾诩压根没机会见到曹操。人的命运里,不确定更像常态。历史并不是永远只会奖励聪明人的舞台,有时候反复犹豫、甚至态度暧昧才是生存之道!
说到底,贾诩选老板三条:残暴不仁的不沾边,多疑乱猜的敬而远之,肚量小、搅局成性的更趁早看透为妙。据Statista平台2024年3月更新数据,现代企业高管离职原因里,超半数都跟“审慎用人”“信任机制”这两项有关,不论千年之前,老板心胸大小始终都是成败隐患。**谁都说贾诩识人才,可他更能识老板——选对人才重要,但老板才是命运的终极变量。**
网上还有种说法,说贾诩“看人太薄情”,跳槽不带余地。实际上真不是每一步都这么清醒。那会儿辅佐李傕郭汜,外界都说他圆滑,没人骨气,可谁又记得当时整个西凉旧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贾诩只不过是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就成了三朝元老。换个老板,命硬点成赢家,命差的躲都来不及。
不过,也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太绝了。现实能不能参考?还真说不好。毕竟现代社会“跳槽”背后,有制度保底,也有法律约束。三国时代不靠谱。你能力再强,跟错人照样一了百了。“好老板”、“潜力股”和“明主”,本身很主观,三分靠判断、七分靠天命。你说贾诩没赌错吗?不见得——换个时机,曹操死得快,袁绍没崩溃,那这位聪明人还不是要跌下神坛。
就算如此,他始终把“顺势而为”做到极致。张绣能听得进话,贾诩能抓住机会,都离不开时局的推波助澜。外人看传奇,自己熬黑夜。你说简单,其实极难。你要立足自保,三观跟风说改就改,眼里没怕的,却足够淡然。
其实历史不是教我们做谁的跟班,而是看一场“怎么选老板,怎么保命,怎么翻盘”的现场版试验田。谁都期待命盘翻红,可有几个人到底能等到?
如果一定得说主旨,那就是——三国也讲风水。人和时代捆绑,老板好坏才是飞升还是覆灭的一把锁。每个人都想抓住那把钥匙,但谁也说不准,下一步会落到谁的桌前。
- 上一篇: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 下一篇:30条驸马有趣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