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风流:李渔五幅书法遗珍鉴析

发布时间:2025-07-08 19:44  浏览量:1

在清代艺术星空中,李渔以"芥子园"名世,其书法造诣却鲜为人知。这五幅遗墨横跨行、楷、草三体,既有"湖上笠翁"的散淡风骨,又见戏剧家的跌宕才情。从《闲情偶寄》题跋到扇面小品,笔墨间凝固着这位文化奇才"宁迂不俗"的艺术宣言,今以高清图像首度系统呈现。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著名书法家李渔书法作品。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少时游历广交名士,晚年迁杭居西湖,设剧班为达官演出。善通俗文学,主张情节真实、用语通俗,尤精谱曲,有 “才子”“李十郎” 之称。著有《比目鱼》《十二楼》等剧作小说,诗文杂著《一家言全集》中《闲情偶寄》极受推崇,《清史稿》有传。

李渔书法鲜为世重,存迹稀见。其书风或如其文,尚自然灵动,不泥古法,融通俗意趣于笔墨,显文人随性之致,虽非书坛大家,亦可见其才情多面。

代表作品有:《隶书江湖诗画五言联》《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芥子园画谱序》《墨梅图题诗》《沧浪濯缨图题诗》等。

清代名臣李渔《隶书江湖诗画五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李渔《隶书江湖诗画五言联》纵81厘米横21厘米,双联形式,现由南京代辛私人收藏。此作曾刊于2010年5月14日《新华日报》新华艺坛。上联钤"老桂山房"、"系结陇西"二印,下联盖"湖上老渔"、"笠翁"二印。下联另有"廷俊心赏"、"两餐一宿清事民"两方收藏章,印风与印色异于原作,疑为后人添加。上联下端"江都桑氏珍藏"为桑宝松先生藏印。内容为:"江湖归白发,诗画醉红颜",落款"湖上笠翁李渔"。

清代名臣李渔《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赏析

清代名臣李渔《行书七言律诗扇面》纵17厘米,横57厘米,采用洒金笺材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作原为小莽苍苍斋旧藏,后由田家英家属捐赠。扇面以行书书写七言律诗,展现了李渔独特的书法风格与文人雅趣。作为珍贵的文物藏品,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清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释文:解衣盘礴送斜晖,暑剴湖滨力渐微。胜集止应来酒伴,世情岂合上渔矶。饮当皓月宁知夜,歌到阳春尽欲飞。惭愧平原无十日,一宵犹放醒人归。湖上玩月作,为汝翁先生词宗正,李渔。

清代名臣李渔《芥子园画谱序》赏析

清代名臣李渔《芥子园画谱序》作于李渔从金陵移居西湖吴山层园后的康熙十八年 (1679),布局美观,字迹工整,运笔有力,笔画匀称,可作为初学隶书者临摹的法帖。

清代名臣李渔《墨梅图题诗》赏析

清代名臣李渔《墨梅图题诗》南京艺兰斋美术馆所藏《墨梅图》上有李渔亲题的草书五律一首,落款为 “甲寅春日,李渔”,字体飘逸潇洒,盖有 “李渔”“笠翁道人” 两方小型印章。

清代名臣李渔《沧浪濯缨图题诗》赏析

清代名臣李渔《沧浪濯缨图题诗》立轴,此作品左上角有李渔自题七绝一首,其书法与诗、画相得益彰,巧妙地展示了作者的胸襟抱负,该题画诗未见于《笠翁诗集》。

欣赏了李渔的五幅书法作品,只觉笔墨间藏着巧思。其字似行云流水,笔锋时而刚劲如剑,划破纸页;时而婉转似绸,缠绕游弋。布局疏密得宜,留白处有呼吸感,笔画交错间见章法。墨色浓淡相济,枯润相生,显露出深厚功底。观之如品清茗,初觉雅致,细品方知藏着生活意趣与文人风骨,余韵悠长。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李渔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