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潇洒半生的李白,后代过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5-11-18 03:30 浏览量:1
你可曾想过,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潇洒半生,却为何让后代过得如此平凡?在外人眼里,他是纵酒山水的“诗仙”;可在家中,他又是怎样的父亲?
他的孩子们,又如何继承这份诗意与豪放?今天,我们从李白的婚姻、子嗣一路追溯,解开这段尘封的家族往事。
一切得从李白的第一段姻缘说起。唐初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才貌双全,可说是安州第一大家闺秀。
二十六七还未许嫁,许父焦急,便托人荐媒。碰巧那会儿李白客居邻里,孟少府见他诗名在外,口才又好,就跟许氏父亲说:“这李太白出了名的好诗,也算个才子。
”李白听罢愣了愣:“入赘?”男子自当男主外女主内,可身世寒微的他,望不得了宰相门墙,科举又不能自家出身,只能靠人举荐。
思来想去,他又抬不起头去求人,只得低眉:“好,就娶许小姐。”
婚后不久,许氏便为他生下一儿一女——长子李伯禽,取名仿佛要继承周公之后;女儿李平阳,名字直指汉武帝姐姐的封号。李白给孩子取名有心:官场腾达指日可待。
可他自己却始终没踏稳官途,一边醉酒吟诗,一边抱怨仕途不顺。许氏心疼他也心疼家,挑灯夜读教孩子学业,白天挑水砍柴带孩子——可李白总要跑去会稽、夜泊长安,留下她孤身在闽越。
两人争执时,许氏曾指着他鼻子喊:“李郎啊,你昨夜又去桐庐,醉倒在河边,家里等着你回去都落空!”李白只叹气:“我本山水为伍,怎肯束手于官场?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许氏因劳累过度病逝。李白听闻噩耗,酒杯在手,却再也放不下心中痛楚。
可他停不住脚步,安州待不下去,转身奔赴兖州,又想借新姻缘翻开仕途新页。那时水边刘氏对他满怀憧憬,可渐渐发现:李白除了喝酒写诗,对家里没半点贡献。
柴米油盐的账目,她得一手包办;等到她埋怨时,他却仍旧是“诗仙”作派,似乎从不在乎人间烦恼。刘氏终于失望收拾行李:“我不愿孤苦伶仃,还得撑起这个家。
”于是两人分手,各奔东西。
李白并未自省。他又与东鲁一带女子相恋,生下一子李颇黎。
可孩子生下半载,李颇黎就早逝,连他都没来得及给名字写下诗句。三个孩子中,只有李伯禽活过了成年。
可李白热衷政治投机,往返长安,根本无心承担父职。朋友们劝他多陪陪家人,他却笑道:“人生且行且醉,何必枯守一隅?
”
终于,一纸敕令打破了他的自由节奏。唐玄宗召他入宫。
李白一时欢呼:“这回定能青云直上!”他挥笔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这话一出,当初的许氏在冥冥中定然听到,心中可慰。可李白进宫后却发现,宫中待遇不过一时好奇。
玄宗赏他几阙新诗,就将他当作歌舞升平的点缀。新鲜感过后,李白被赐金再送回家,连张贴的诏牌都未留下几多字。
可他始终没明白,宫廷不是山水,权贵也不是流水。
不久,他在开封梁园又结第三段姻缘——宗楚客孙女宗氏。宗家显赫,但声名颇有争议。
宗氏有自己算盘:一、李白要入赘;二、不许带前房子息;三、若要重回仕途,也得得体行事。李白当时点头:“行,就入赘。
”可世事难料,他刚踏入宗家门户不久,就因与永王李璘论诗失礼,卷入政治风波。一度被捕,还差点以“结党执谗”论罪。
宗氏四处奔走,才保了他一条命。可这却是李白仕途最后的高峰——再无后来之日。
李白去世后,他的三个孩子各自流落。女儿李平阳早夭;小儿李颇黎更早离世;只有李伯禽撑到了六十多岁,终生未官。
相传范传正孙于当涂任职时,曾打听到李家后人。两位自称李白孙女的老妇人被找到——一个嫁给了农户陈云,一个嫁给了刘劝。
她们说,伯禽晚年守着几亩薄田,一生好诗却从不示人;她们自己成了地里收麦的农妇,可有时抹不去一丝诗意眼神。那份从容自若,好似又看到当年诗仙举杯对月。
五代十国战乱之际,家谱散失。宋代时,当涂一带还有李姓宗族私建诗社,专研《李太白集》,却无人能直系继承香火。
明嘉靖年间,太学生李仕曾撰《李氏宗谱》,称伯禽后裔居寿县,世代务农;万历四十四年,又有后裔李宗文于乡试中举,却科举无成,如此而已。清道光年间,地方志记载,李白墓旁尚留“酒中仙”石刻,偶有仕子驻足凭吊,依稀还闻得几句残诗。
可至今日,李氏曾经的“盛唐金枝”,在江南水乡里,早化作了柴门犬吠、人家炊烟。
这就让人不禁思考:诗仙李白之子,若承父志,又何以负敦促?是仕途的冷漠打磨了诗意,还是家国兴替让他不得长安?
或许他们更愿意做一群在麦地里捧卷读诗的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从不反悔。正如李白常说:“我亦辞家西入秦”,他离开官场同样洒脱;他的后代,或许也在平凡中,守住了那一缕清风明月。
信息来源: 参考资料:新唐书·李白传 参考资料:明嘉靖《李氏宗谱》 参考资料:清道光《当涂县志》 参考资料:李白全集 参考资料:范传正家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