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辞官还乡,写下两首七绝,没有豪言壮语,却彰显崇高品质

发布时间:2025-11-16 11:12  浏览量:1

风雨如晦的晚唐,阻挡了很多寒门学子的仕进之路,更让无数有志之士感到迷茫。自古及今,不知多少人曾经感慨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面对各种名利的诱惑,有人不顾宦海沉浮,有人善于机谋巧算,而总有一颗心,在浊世中追寻着自己的道路。

早在千年之前的乱世,一叶孤舟载着半生沧桑,一位才子在江涛中寻觅着归途,在悠悠月色中踯躅前行。下面分享诗人辞官还乡,写下两首七绝,没有豪言壮语,却彰显崇高品质。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一

唐 司空图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司空图早年心怀济世之志,登进士第后历任要职,曾官至中书舍人。可是当大唐王朝变得风雨飘摇之后,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朝堂之上更显得党争激烈,人心惶惶。

同时黄巢起义的战火不断地蔓延,百姓们纷纷背井离乡,司空图也被迫避难出逃,并亲身经历了家国破碎的流离之苦。这两首诗就刻画了作者在归乡途中的所遇和所感,值得细细品读。

朱温篡唐之势渐显,官场愈发污浊,不愿依附权奸的司空图,屡屡上书请辞,最终选择归隐王官谷,寄情山水诗酒。诗中的“河西”乃是作者任职之地,而“归山”则是他历经世事沧桑后,渴望归隐故园。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江水缓缓流淌,一叶扁舟在江涛中上下沉浮,显得格外惊心动魄。诗人往来奔波,最遗憾的便是归乡的日期总被世事阻隔。

水色浩渺,孤舟纤弱,一个“危”字一语双关,既写旅途中扁舟临风的艰险,更道尽乱世中安身立命的惶惑。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华表是故乡的标识,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事物。“多惊”二字,既指乱世漂泊留下的创伤,又指他目睹王朝衰亡后难以平复的惊惧。乱世的硝烟烽火、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同僚的贬谪遇害,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往事,让这位敏感的诗人感到心力交瘁。

归乡本是慰藉心灵的良药,可他却因饱经风霜而心生迟疑,这份踯躅中隐藏着太多复杂的心事,既有对故乡是否依旧的忐忑,也有对自己能否真正挣脱世事羁绊的惶惑,更有历经劫难后对人情世态的警惕。

悠悠流水、一叶孤舟,成为诗人心境的外化。简单的归乡场景,承载着时代的苦难与个人的创伤,也让那份沧桑、迟疑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的空间。

其二

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

鹤群长扰三珠树,不借人间一只骑。

司空图目睹了长安沦陷、藩镇作乱的乱象,也亲历了同僚因坚守气节而殒命的惨剧。他深知京城早已不是一片净土,于是多次上书请辞,终于获准归乡,隐居中条山王官谷。

第二首诗延续了前文的意境,却在苍茫之外,多了几分决绝,将乱世才子的避世之心与高洁之志,写进了水阔风惊的江景、以及鹤舞仙山的遐想中。

开篇写景抒情,水阔天长,风急浪高,客船在江面上艰难前行。诗人深知,一旦踏上归路,便意味着彻底放弃仕途,并与污浊不堪的官场划清界限。

这份“迟迟”,是对他半生济世之志的最后回望,也是对乱世功名的彻底释怀,更是对归隐初心的郑重确认。无论江风如何急速,不管浪涛怎样凶险,也抵不过他对净土的向往。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江行的实景跌入一种虚境。“三珠树”出自《山海经》,是指昆仑山上的仙树,象征着高洁绝尘,“鹤群”则代表着超脱世俗。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刻画出一幅仙山鹤舞的图景,那是他心之所向的归处。

人间一只骑”既指世俗的官职爵位,也指乱世中苟且偷生的权宜之计。面对朱温的征召利诱,他宁肯选择与仙山鹤群为伴,也不愿再踏入是非之地;宁肯在浪涛中艰难前行,也不愿谋求安逸。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批评晚唐诗歌“气弱”,不过司空图的这首诗却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刚气。在那乱臣贼子当道、忠良之士难存的晚唐时代,他不愿同流合污,反而愿意放弃名利,体现出诗人高洁的人品,值得后人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