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丈夫后,认错归家,她用冷漠伤了丈夫一生,自己却活得光芒万丈
发布时间:2025-11-15 19:08 浏览量:1
徐志摩夸赞她是“中国的曼殊菲尔”,泰戈尔评价她“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居所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那里是京圈文化名人和学术大师们的聚集地,比林徽因“太太的客厅”还要早10年。
她就是有着“世纪名媛”之称,第一位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凌叔华。都说“民国的爱情,十有九悲”,但凌叔华与其他民国女子不同,她把丈夫变成了悲剧,自己却活得光芒万丈。
-1-
凌叔华出身显赫之家,祖父凌朝赓在咸丰时富甲一方,父亲凌福彭在民国北洋政府担任要职。由于父亲钟爱艺术,家中常有文化名人和学术大师到访,连齐白石都是家中常客。
凌叔华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这让父亲十分欣喜,为她请了不少名师指点。
她先是跟随慈禧御用女画师缪素筠学习绘画,后又拜了山水兰竹画家王竹凌为师,还有文学大家辜鸿铭教授她外语和古典诗词,国手郝漱玉、绘画大师齐白石也都指点过她绘画技法。
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读书后,她绝世的才情和举手投足间的名媛风范,让她成为了男同学们的梦中情人。
-2-
1924年,泰戈尔访华,凌叔华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代表,负责接待工作,茶话会就在她的家中举行。
凌叔华作为茶话会上的女主人,在一群文化名人和学术大师面前,谈笑自如,落落大方。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一口流利的英文,使她成为了茶话会上最耀眼的女子。除了得到泰戈尔的盛赞,她还得到了徐志摩和陈西滢两大才子的青睐。
当时徐志摩正处在对林徽因爱而不得的痛苦中,遇到了才情不输于林徽因的凌叔华,似乎又让他找到了灵魂知己。
从那天起,徐志摩经常约凌叔华见面,还频繁地写信给她,仅半年时间,就写了七八十封信。凌叔华对才华横溢,又风度翩翩的徐志摩也产生了好感。
却没想到,徐志摩在这个时候又遇见了风华绝代的陆小曼。这也导致凌叔华与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止步于知己之交,无法再进一步了。
凌叔华身边从来不缺追求者,她对感情也很洒脱,跟徐志摩始终保持着朋友关系。徐志摩非常信任她,还把最珍视的“八宝箱”交由她保管。
-3-
陈西滢自从茶话会那天见了凌叔华开始,就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她。相比于徐志摩的热烈浪漫,陈西滢却是寡言而深情的。
凌叔华被诬陷抄袭时,向来低调沉默的陈西滢,竟然冲冠一怒为红颜,公开怒怼鲁迅。
这件事彻底打动了凌叔华,接受了这个沉默寡言却无限深情的才子。两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凌父还拿出28间房产作为女儿的陪嫁。
这样丰厚的嫁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还遭到了鲁迅的嘲讽,发文讽刺陈西滢娶了个有钱的老婆。
可惜一时的感动终究不是爱情,凌叔华想要的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但陈西滢的性格却极其内敛,除了冲冠一怒怼鲁迅那次,平日里都是沉默寡言的。
而且陈西滢有着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觉得妻子不应该像以前那样抛头露面,在家里相夫教子就好了。但凌叔华是个新女性,她觉得丈夫束缚了自己追求人生价值的想法。
-4-
后来,陈西滢前往武汉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凌叔华和女儿也陪同前往。到了武汉后,凌叔华过得十分孤独与失落,这里的人只知道她是陈西滢的妻子,院长的夫人,却没人知道她曾是那样一个光芒万丈的女子。
直到有一天,年轻的英国诗人、画家朱利安,闯进了她的生活。他不理解像凌叔华这样一个有才情和魅力的女子,为什么不出去展示自己,而要每天守在家里呢!
于是朱利安经常给凌叔华讲述自己这些年在国外时的所见所闻,曾经跟许多艺术家交流艺术。凌叔华听后,觉得朱利安说的这些,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吗?
凌叔华的心很快就被小她8岁的朱利安俘虏了。朱利安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浪漫多情的恋人,更是她多年来不可企及的梦。
那一刻,凌叔华似乎又找回了在婚姻中迷失的自我。她开始烫时髦的短发,穿上流行的服饰。丈夫陈西滢看到后,直接把这些新衣服收走了,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凌叔华。
她再也无法容忍丈夫的古板和对自己的束缚,甚至把这些年自己耽误的时光,没有实现价值的缺憾,都怪在了丈夫的头上。
一怒之下,她竟然带着朱利安回到了北京,去拜访以前的老友,齐白石、沈从文、朱自清、梁宗岱等文化名人。因为她和朱利安太过高调,消息很快传到了陈西滢的耳中,但他始终不相信妻子会背叛自己。
直到凌叔华回到武汉后,陈西滢在朱利安的房间里,撞破了两人的婚外情。那一刻,他只能以砸碎玻璃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愤怒。他的心也像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再也拼凑不出完整的一块。
陈西滢冷静后,决定给妻子一个回头的机会。只要她愿意认错,与朱利安不再见面,他可以当什么也没发生。
凌叔华这时想起了年幼的女儿,又想起丈夫这些年对自己的呵护,向来高傲的她,还是选择了低头认错回家。
但两人的婚姻,就像那天破碎的玻璃一样,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陈西滢虽然深爱妻子,但想到她背叛过自己,心中尽是痛苦,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凌叔华本就是个高傲的女子,她原以为自己低头认错回家,和丈夫就可以破镜重圆。但丈夫的沉默,让她心寒。于是索性不再理他,用冷漠的方式来回应丈夫的沉默。
-4-
后来陈西滢带着凌叔华和女儿一同前往英国任职,在异国他乡,两人过起了分居生活。
凌叔华不再为爱情所扰,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创作上,她很快就迎来了事业的巅峰,她创作的全英文版的《古韵》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她曾渴望的文艺圈的各种交际也接踵而至。她成为了第一位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
她在绘画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画作在欧洲各国展出,她的名气和才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她用自己的才情,证明了自己依然是当年那个光芒万丈的女子。
她一直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乐此不疲地奔走着,早就把陈西滢忘在了脑后。
在女儿长大后,她曾多次告诫女儿,“女人不要结婚,也决不能向男人认错。”这也许就是她对这段婚姻的领悟,结婚是错,认错回家是大错特错。
凌叔华离开陈西滢的日子,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又活成了那个光芒万丈的女子。而陈西滢见不到凌叔华的日子,却过得十分落寞,寡言却深情的人,无疑是最痛苦的,他一个人孤独地走完了大半生。
直到1970年3月,陈西滢在伦敦因病离世,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只有两个同事为他送行,走得也是十分寂寞。
凌叔华在听到这个噩耗时,有些恍然,才想起陈西滢依然是自己的丈夫,她得为他料理后事。
1989年,89岁的凌叔华带着陈西滢的骨灰回到了祖国,将他安葬在了江苏老家。只过了一年,凌叔华也去世了,与陈西滢合葬在了一起。
没想到,这对分别了几十年的夫妻,死后居然以“同穴而眠”的方式和解了。活着的时候,陈西滢满心渴望却无力求和,凌叔华冷漠绝情而不肯靠近。如今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这些年无法说出口的话,这一生无法释怀的遗憾,如今都可以慢慢地说给对方听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最新规定和要求及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