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帮朋友追妞,一句话令张兆和面红耳赤:校长,我还是个学生呀
发布时间:2025-11-15 16:08 浏览量:1
“相亲软件匹配十次不如胡适一次饭局”——1920年北平,北大校长胡适把4块钱结婚证塞进邮筒,顺带帮沈从文追到张兆和,150对文化人因此脱单,鸳鸯谱今天还在台北展览。
别急着羡慕,人家可不是乱点。胡适的“算法”只有两条:男的会写,女的也写。沈从文那时还没《边城》,只有一封字迹潦草的情书;张兆和是校花,却已在《新月》发散文,胡适一看,“行,门当户对才学”。放到今天,等于把写公众号的小哥配给豆瓣高赞小姐姐,流量对等才推CP。
最猛的是1938年,老胡在美国当大使,饭局上把物理学家吴健雄塞给袁家骝。后来吴健雄用实验验证“宇称不守恒”,杨振宁李政道拿诺奖,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没胡适这顿饭,诺奖说不定都少半块。
当然也有翻车现场。徐志摩硬要娶陆小曼,徐家爸妈气得断供,胡适两边跑,婚礼上证婚词还抄《红楼梦》“意难平”,说白了就是:你俩我不管了,自己作的孽自己背。结果真被他说中,几年后飞机失事,陆小曼终身穿黑。
别以为胡适只是热心大爷,他算盘打得精。有人统计,1920—1930年知识青年自由婚姻比例从不到两成飙到六成,胡适贡献的样本就占大头。新式婚姻=新文化卖点,他自己也靠“科学做媒”抬高北大招牌,招生简章都不用写,家长一看:孩子去那儿,对象有着落。
更有趣的是翻译梗。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那句“Love is blind”,他大笔一挥:“情人眼里出西施”。同事问他咋不直译,他嘿嘿一笑:做媒做多了,知道瞎子才恋爱,漂亮话得替人家圆。
所以别再吐槽爸妈催婚、平台算法烂了。百年前没微信,人家靠纸质请柬也能精准投放;没大数据,靠翻日记看发表字数。核心只有一句:先把自己弄成会发光的才子,再找个也能发光的人,胡适才肯盖章。
——“看完想把简历投给胡适,排队等发对象。” ——“吴健雄那操作才叫旺夫,姐妹们学起来。” ——“徐志摩例子告诉咱,证婚人提前剧透‘意难平’,得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