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倒三江王尔烈 (民间传说194)
发布时间:2025-11-15 09:47 浏览量:1
在东北,很早就流传着"压倒三江王尔烈"的故事。听说他是清朝年间辽阳的一个大才子。他从小就聪明伶俐。
有一年冬天,王尔烈戴着草帽在外边玩,有个客商看到他的打扮,顺口说:"穿冬衣,戴夏帽,胡度春秋。"王尔烈回那商人说:"走南庄,串北庄,混帐东西。"
在学校读书时,王尔烈非常刻苦钻研。有一年,正值黄花盛开的秋天,他跟老师到郊外漫游,老师出一上联: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然后叫王尔烈对下联,王尔烈机灵的对道: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王尔烈考中举人。乾隆三十六年金榜题名,他又考中了进士,进了北京,做了翰林学士和大理少卿等官。他到翰林院不久,乾隆皇帝派他做主考宫,到江南主持乡试,招考举子。他奉旨到江南后,没开考之前,江西、江苏、浙江三省的才子聚集一起,大家猜测主考官是谁,能出什么考题?有知情者说,是北方的王尔烈。有的应考举子议论说:"他有什么学问?顶多出个'学而时习之'。"后来传到王尔烈耳朵里,就准备教训他们一番。开考时,王尔烈出了三个"学而时习之",要求三个题目的内容不得重复,各答出新意。头一篇倒好答,到第二、第三篇就难住了。有的秀才讽刺王尔烈,在考场旁写了半副对联:千山千水干才子;
王尔烈一看,知道是对他来的,随即写了下联;
一天一地一圣人。
考生看了各个佩服,都默默离去。
王尔烈回到京城以后,面奏乾隆皇帝,启禀陛下。江南才子,有名无实,学疏才浅。此去江南招考,一名没取。"乾隆听后说:"王爱卿学识渊博,闻多见广,既然如此,不取也好。"压倒三江王尔烈的名字从此传开。据说,他做过乾隆之子颙琰(后来的嘉庆皇帝)的太傅。
乾隆死后,颙琰登基当了嘉庆皇帝。王尔烈家境贫寒,嘉庆为使他的老师富起来,派他掌管铸钱炉的官。过了几年之后,嘉庆皇帝问他:"王爱卿这回富了吧?"王尔烈从衣袋里掏出一串大钱,臣之家财只有这些。一数共有十八个,是几年铸钱的样子。皇帝看他这 样 廉 洁,就封他为"老实王"。
王皇帝为王尔烈加了封号,他没有跪拜谢恩,身边的宦官问他为啥不跪?他说:"臣为民(汉),不为旗(满),只能称臣,不可为王。"
编辑:华與捷讯
- 上一篇:民间故事:疯道与青灯
- 下一篇:唐伯虎:江南才子的一生传奇,画坛与情场的双料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