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3夜赏唐代李商隐的《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发布时间:2025-10-04 07:47 浏览量:1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飒飒:这里是象声词。①《楚辞·九歌·山鬼》:“风颯颯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②唐 王昌龄 《变行路难》诗:“单于下 阴山 ,砂砾空颯颯。” ③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凉秋九月, 康藏高原 上西风飒飒,寒意十足。”
东风:这里指春风。①《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②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③《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④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细雨:小雨。 ①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②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③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④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芙蓉塘:荷塘。
轻雷:响声不大的雷;隐隐的雷声。 ①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②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春晓轻雷,采苹洲上清明雨。” ③明 刘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诗:“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④清 尤怡 《杂感》诗:“春至阳气动,轻雷殷方鼓。”
金蟾:这里指金蛤蟆。古时在锁头上的装饰。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 叶葱奇 注:“ 清 陈帆 曰:‘ 高似孙 《纬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盖有鼻纽,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案‘鏁’即锁的异体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机纽管开闭,所以称为锁。”
啮:咬。
烧香:这里指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 ①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②宋 陆游 《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独坐閒无事,烧香赋小诗。” ③元 张雨 《玄文馆省郎牛仲庸诸贤雅集筹韵赋诗》:“烧香 鲍靚 室,促席 桓伊 筝。”
玉虎:这里指用玉石作装饰的井上辘轳,形如虎状。
丝:这里指井索。
贾氏窥帘:晋 贾充 属吏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 贾 女窃异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掷家图国》:“道我似 贾女 私窥,忍捐恩负主,应猜做偷香情绪。”
韩掾yuàn:晋 韩寿 美姿貌,善容止, 贾充 辟以为司空掾。掾,僚属。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谧传》。 ①宋 杨亿 《无题》诗之二:“应知 韩掾 偷香夜,犹记 潘郎 掷果年。” ②清 洪升 《长生殿·倖恩》:“琴断朱弦,不幸 文君 早寡;香含青琐,肯容 韩掾 轻偷?”参见“ 韩寿偷香 ”。
少:这里指年轻。
宓妃fú fēi: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这里借指三国时曹丕的皇后甄氏。①《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乘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 王逸 注:“ 宓妃 ,神女。”②《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 伏羲氏 女,溺死 洛 ,遂为 洛水 之神。” ③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序》:“ 黄初 三年,余朝京师,还济 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 宓妃 。” ④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二:“ 洛浦 有 宓妃 ,飘颻雪争飞。” ⑤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过 宓妃 之受教,是以冬闺寳押,作颂方闲。”
留枕:这里指幽会。
魏王:指魏东阿王曹植。相传甄氏曾为曹丕之弟曹植所爱,后来曹操把她嫁给曹丕。甄后被赐死后,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途径洛水,梦见甄后来相会,表示把玉枕留给他作纪念。醒后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改为《洛神赋》。
春心:这里指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 ①南朝 梁元帝 《春别应令》诗之一:“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正寅 看见 赛儿 尖鬆鬆雪白一双手,春心摇荡。”③《花月痕》第七回:“牢锁春心荳蔻梢,可人还似不胜娇。”
一寸:这里意思是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①《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②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③《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④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相思:这里指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①汉 苏武 《留别妻》诗:“生当復来归,死当长相思。” ②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日行》:“两相思,两不知。” ③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客里归韉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④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
【译文】
东风飒飒,蒙蒙细雨飘洒,荷花塘外传来了声声轻雷。
金蟾啮锁的香炉所散发的香气沁人心脾,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氏隔帘偷窥韩寿英俊年少,宓妃赠送玉枕钦慕曹植文采。
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参考资料:陈永正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5〕
【赏析】
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
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
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
〔参考资料:刘学锴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60-1165〕
这是李商隐晚年所写的一首爱情诗。其时,青春的浪漫热情已消失,但回首往事,特别是玉阳山初恋的情景,那还是令人留恋的。诗的前四句,就是运用《道藏》隐比手法写他与情人的幽欢生活。他们两情和谐,强烈真挚,在芙蓉塘外的约会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道观中教规森严,只准上层教主随心所欲,不准年青的道士、女冠越雷池半步。但是防范虽严,却锁不住两颗热恋的心。犹如金蟾啮锁,何等紧闭坚固,但香烟仍能入于其中;又如玉虎牵丝,仍能从深井中汲取井水。他们心心相印,终能冲破一切束缚,如鱼得水,获得爱情的欢乐;年轻时代,春心与花共发。他们有足够的胆略、智慧去夺取幸福,因而前半首诗,写得颇为自豪,极有气概,其争取幸福的顽强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的决心,那和谐默契的才智,都写得极有生气。诗的后半,诗人从迷狂的青年时代,回到衰弱疲倦的晚年,面对现实,不得不哀叹:自己年迈力衰,已没有韩寿那样的美貌青春。李商隐四十不到,即已是“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晚年诗中屡见瘦弱多病之句。此情此景,还能象韩寿那样吸引贾氏,还有魏王之才,去吸引宓妃留枕吗?狂热的心冷却后,诗人告诫自己:“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诗人保留了对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面对现状,又采取严肃而理智的态度。历代解义山诗者,数不胜数,由于不了解《道藏》中无限丰富的隐比,皆不知此诗内幕,不是隔靴搔痒,就是矛盾百出,不得诗旨。李商隐年轻时在道观中背诵过不少道经,精通道经中的隐比,并把这一手法移植到自己创作中。千古情诗,既能言难言之情,又不失之于俗,唯义山有此高超绝技。
【赏析三】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描写爱情或隐秘情思,因其旨意不明,更显朦胧凄美。这首《飒飒东风细雨来》便是其中名篇。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写了一个暮春初夏的场景。东风送来细雨,荷塘外隐隐有雷声。这景物描写,本身就带有一种骚动不安、情愫萌动的氛围。“轻雷”尤为关键,暗示著情感的酝酿和潜在的波澜。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描绘了两个精致的日常物件和动作。“金蟾啮锁”,指的是当时香炉上一种常见的装饰,形状如金蟾蜍咬著锁环。香气从炉中烧出,弥漫室内。“玉虎牵丝”,指井上汲水的辘轳装置,常以玉石或猛兽形象(如虎)装饰。汲井的动作,是日常生活的重复,也可能暗含著牵引、相思之意。
颈联“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是全诗用典最密集之处,直接点染爱情主题。“贾氏窥帘韩掾少”,包含两个相关典故。一是“贾氏窥帘”,指魏晋权臣贾充的女儿,在帘后偷窥年轻英俊的属吏韩寿(韩掾),心生爱慕。二是“韩寿偷香”,韩寿后来与贾女私通,并偷窃了帝王赐给贾充的西域奇香,因身上带有异香而被察觉。这两个典故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大胆、热烈甚至带有禁忌色彩的青年男女的秘密恋情。
“宓妃留枕魏王才”,用的是曹植与洛神(宓妃)的传说。曹植(被封为陈王,后世常与其父兄合称“三曹”,此处“魏王”泛指曹魏宗室,特指曹植)作《洛神赋》,描写了与洛水女神宓妃相遇相恋,但最终人神殊途,未能结合的凄美故事。传说中甚至有宓妃赠送枕头给曹植的情节。这个典故,则指向一种更高洁、更具才子佳人色彩,却又充满遗憾、可望不可及的爱恋。这一联,并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模式:一种是世俗的、热烈的、甚至有些逾矩的;另一种是脱俗的、浪漫的、却终究虚幻的。诗人借此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多样,以及其中蕴含的激情与无奈。
尾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点睛之笔,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经历了前面典故所铺陈的种种爱情形态,诗人发出感慨:萌动的春心啊,不要和花儿一样竞相开放、争一时之艳吧。因为那短暂的绚烂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凋零。这相思之情,每增加一寸,就如同烧成灰烬一般,带来的是无尽的消耗和最终的寂灭。这两句,将爱情的炽热与毁灭性完美结合,情感浓度极高,令人读之动容。前面铺陈的典故,无论是贾氏韩寿的热烈,还是宓妃曹植的遗憾,最终都归结到这“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悲剧性结尾。
这首《无题》诗,同样在颈联集中使用了典故,且每个典故都紧扣爱情主题,层次丰富,对比鲜明。它们不仅仅是为了“掉书袋”,而是服务于诗歌整体的情感表达,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使得这首描写普遍情感的诗歌,具有了更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更复杂的情感内涵。
【简介】
这首《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首联以凄惘弥蒙的春景衬托女子的痛苦与惆怅,颔联通过具体的环境和动作,表现了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颈联通过历史典故寄予了她对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男子的倾慕相思。末联终于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不平,「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化抽象为具象,化平淡为神奇,用强烈对照显示了美好事物的毁灭,使全诗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悲剧美。这一句也是千古名句,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地呐喊,诗中的痛苦,也正是诗人无法实现理想的绝望心情的流露。
#赏古诗词# #古诗词日历# #中华文化诗词分享##天天诗词##每日一诗心绪# #秋日生活记录# #天天古诗词##分享每日诗词#
#秋日赏花时刻##秋日生活打卡季# #秋日# #记录秋日生活点滴#
#分享你的今日随笔##头条记录每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