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甘于平凡的风流才子

发布时间:2025-07-07 02:37  浏览量:1

吴文英,生于公元1200年,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著名词人,有“词中李商隐”之美誉。

尽管没有李商隐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但也有“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这种唯美含情的深情词句。

对比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会发现李商隐的表达悲情大气,而吴文英的表达则黯然神伤。

吴文英是个大才子,性情开阔豁达,一生不曾入仕,不曾及第,甘于平平淡淡。

游幕为业,一辈子给别人出一些不疼不痒的主意,而他自己文笔不错,文采过人,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赏识。

宋朝不崇尚武,崇尚文化强国,对文人一直是高看一眼,文人在社会上受各界人士赏识,官僚商贾以结交文人为荣。

而吴文英又是个安分的文人,一生不曾出过远门,只在苏逝游历。对自己的家乡和久居之地了解深刻。

有一首词为《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写的情感细腻,深刻有情。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宋词一般都有词牌名,《风入松》也不例外,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

很多词人有写,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各段六句,四平均。

吴文英的《风入松》起句很精彩,风雨不去看而去听,风声雨声很愁人,却是春雨清明时。

高手写风雨时,有时看有时听,意境各不相同,只道当时心情。

开篇定下全词基调:“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瘗花铭”瘗指埋葬,南朝诗人庾信写过《瘗在铭》。

开篇作者的意思是说在这个风雨凄凄的清明时节,我没有心思去写一篇《瘗花铭》。

原因是“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楼前那条山路是我们分手的地方,如今春天又来,一丝柳,一寸枝,都含有曾经的柔情。

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作者喝醉了酒,早起时分听见纷杂的鸟叫声,心中怅然“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下片作者褪去惆怅,心情转明“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睛”。起床之后每天都去西园打扫院中的小亭,顺便赏赏雨过天晴。

忽然看见“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黄蜂”即蜜蜂,暗示逐香。

此句写的大胆,拟人想象,看见蜜蜂在秋千绳上,想起当时被女子香艳之手拉过,让人回味感慨。

作者无不发出遗憾:“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双鸳”指绣着鸳鸯鸟的一双绣鞋,暗指女子。

女子满心满眼的惆怅未来,幽暗的台阶上一夜间长出了青苔,幽暗的青苔与女子满心的惆怅相互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