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才子袁枚的科举试卷,字字如同印刷,当今无一人有此功力!
发布时间:2025-10-04 15:44 浏览量:1
清代出了不少大才子,比如纪晓岚、刘墉、袁枚等,他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皆精,而要说谁最会享受生活,则非袁枚莫属。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于浙江钱塘一户书香门第。
袁枚自幼博览群书,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雍正十三年(1735年),20岁的袁枚参加科试,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袁枚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名列前茅。乾隆四年(1739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虽有才华,但仕途不顺,他也无心于政事,于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隐居生涯长达50年,直到嘉庆二年(1798年)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袁枚日常生活中以诗文、书法、美食为乐,他居住的随园,是曹雪芹先祖所建,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曹家被抄家后,转到隋赫德手里,后隋赫德又被抄家,园子被袁枚买下,取名随园,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在中国历史档案馆中,珍藏着袁枚21岁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的诗卷,很难想象这么严谨工致的小楷出自一位年轻人之手。袁枚此卷虽是使用“馆阁小楷”,但并无半点板滞之病,丝毫没有“状如算子”的单调。
以欧、颜小楷笔法为基础,笔画细润而内藏筋力,结字精准而不失灵巧,章法端严肃整,墨色枯润得宜,气韵典雅自然,庙堂之气充盈纸面,难怪姚鼐点评:“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此作横画多顺锋起笔,轻捷利落,收笔略按即止,竖画常作“悬针”,中段微颤显笔意,避免板滞。转折处多自然过渡,外方内圆,刚柔对比。撇捺收笔尖细,尽显灵动。结字疏朗空灵,字形偏扁,横向舒展,中宫开阔。部分字重心微偏,打破对称结构,使整字在欹侧中显灵动,避免板正。
墨法浓淡自然,随书写推进墨色渐淡,无刻意“墨戏”。袁枚一生主张“性灵”,情感真实流落在笔端,这一点在他的日常作品中表现得更明显,笔法简净对应其“反对拟古”的文学观,结字的疏朗映射其自由的人生态度,墨法的自然流露更是“书写即生活”的直接体现。有学者批评袁枚的字“欠缺个性”“馆阁体”,但当今21岁就能有此功力者,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