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发布时间:2025-09-30 10:50 浏览量:1
华夏五千,历史悠悠,江山如画,多少英雄豪杰能出其右,多少才子少年能出其左。
泱泱大国,能身后留名的不多,能身后留名千古的更没几个,弃弃疾算一个,据说到死的那一刻,嘴里喊的都是“杀敌、杀敌”。
嘴喊杀敌的辛弃疾无疑是一介武夫,为什么会有“词中之龙”的称谓,这得从他的个人经历说起。
其实在他出身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在金人手中,金人之主完颜亮进犯南方时。
在北方的辛弃疾找准机会,拉着一帮人掀竿而起,投靠了由耿京建立的起义军,并担任了掌书记。
后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当机立断带领五十个杀入拥有几万人的张安国军中生捉张安国。
把他带回南宋朝廷,交朝廷处决,先游街示众后砍头。
而南宋朝廷对他勇敢行为很赏识,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官职不高,但总算在南宋朝廷立了足,
这一年他才二十五岁!
当朝廷的志愿和自己心中的愿望相违背时,这才是他痛苦人生中的开端。
辛弃疾一直想着恢复中原,赶走金人,为此他写了很多北代的建议都被置之不理。
不是他写的不好,是南宋朝没有北伐之心,这让他很痛苦,而他的耿直和武夫的锐气也让同僚对他有了意见。
没多久他就被罢官,罢官之后,他就开始了闲居生活,每日填词弄墨,1196年,全家移居瓢泉。
在瓢泉写了很多田园风光的词,世俗民情,园林景物,其中对《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的风光一往情深,尤其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甚矣我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臼,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的世界很辽阔,装的下万里江山,也容的下世俗民情,豪放派的作品,层出不穷占比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其他,也写生活类题材,有好几首小诗写的充满人间烟火。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擒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处住。
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诗题“玉楼春”本是词牌名,很多词人都写过玉楼春,辛弃疾引申引用为诗。
全诗几近口语,读来很上口,一诗两个生活小常景,被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
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不懂就问,谁家的姑娘啊,三两成群,在此听枝上的鸟儿说鸟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提壶”鸟名,因啼叫声如“提壶”而得名。“婆饼焦”也是鸟名,因啼声如“婆饼焦”而得名。
写到这里,作者借用鸟语打趣三两女子,提醒她们还不赶快回家。
后面四句也有意思“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处住。”我醉醺醺的,忘了来时的路,只得向行人打听自家住处。
行人说:“只寻古庙那边去,更过溪南乌桕树。”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