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经开区的“创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27 17:14  浏览量:1

“创新之问”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考题,关乎发展主动权,决定未来竞争力。

如何在区域发展中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新质生产力“强引擎”?马鞍山经开区以一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作出了铿锵回答。

这里,创新不是一句口号,是融入血脉的基因;不是零星的星火,是已成燎原的态势。马鞍山经开区聚焦“人才强区”建设,强化“科技赋能”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构筑“引育留用”的人才高地,激活“产学研用”的创新生态,塑造“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

从一枚芯片的突破到一个产业的崛起,从一池春水的搅动到一座新城的蝶变,马鞍山经开区正以昂扬之姿、奋进之笔,书写着一份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回应时代命题的精彩答卷。

人才强区 筑牢创新智力支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答好“创新之问”,关键在人才。

马鞍山经开区树牢“人才强区”理念,全力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生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日前,安徽“双创汇”·走进马鞍山经开区暨第三届“绿色智慧装备科产才融合创新大会”举行。大会聚焦绿色制造与智慧装备前沿技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高层次人才,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与人才引进项目落地,为经开区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集聚区注入了磅礴活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马鞍山经开区坚持产业所需、人才所向,锚定全市“五年新增创业十万人”目标,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智”“三电”等特色优势产业,精准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创新以“项目落地、技术引进”配置人才模式,随项目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推动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马鞍山经开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效能,大力打造高素质蓝领队伍。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产业工程师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新增校企合作单位50家,定制培养大学生百余名。创新实施“一对一企业用工管家”和“一产一策”引育机制,精准对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需求。近年来,累计培育技能人才超万人次,构建起梯度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解决人才的安居之忧,是吸引集聚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基础性工程。马鞍山经开区提供保障性公租房1600余套、高级人才公寓72套,解决人才“落脚”难题。

安居之外,乐业亦需无忧。马鞍山经开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红星中学、星光学校、市妇联幼儿园经开区分园等一批优质学校相继落地运行,充分满足人才子女入学需求。针对青年职工“带娃难”问题,经开区企联女工家园托育中心正式启用,为企业职工提供便捷、安全的托育服务,切实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此外,园区还通过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打造“马开就业”线上平台、整合部门资源提供“管家式”服务,真正做到“真心爱才、倾心聚才、暖心留才”。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马鞍山经开区坚持“平台建在产业链上、资源聚在创新链上”,以高能级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激活创新“一池春水”。园区高标准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支持中钢矿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加快建设华孚镁基轻量化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共芯光子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攻关等2个省级“揭榜挂帅”项目,加速发展安工大省级大学科技园二期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3家、省级85家,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马鞍山经开区以开放视野拓展“飞地经济”,鼓励企业在长三角先发地区设立“研发飞地”,依托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等载体,深度融入长三角人才链、创新链,实现“研发在外、生产在马”的协同创新格局。

科技赋能 激活创新内生动力

日前,总部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东科半导体(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科)迎来里程碑时刻——其自主设计、封测的第1亿颗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正式出货,标志着企业发展迈上了全新台阶。

成立于2011年的东科,是国内少数集研发、设计、封测、销售于一体的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型企业,长期专注电源管理“中国芯”研发,在细分赛道跑出“加速度”。2016年,东科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率先量产全合封氮化镓芯片,产品广受市场青睐。通过坚持自主研发、与北京大学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企业陆续攻克了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驱动部分可靠性、安全性等诸多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各类专利超200项,构筑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透过东科“0到1亿颗”跨越式发展这扇窗,可以清晰窥见马鞍山经开区以科技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坚定路径。

马鞍山经开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联合相关企业和院所分产业链打造东科集成电路实验室等多个科创共享平台,全力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卡脖子”瓶颈。同时,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政策,制定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马鞍山经开区创新推出“经采易贷”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今年1-8月,累计兑现企业奖补资金4.69亿元,帮助企业融资9.1亿元,其中“科信贷”“科技贷”“园区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帮助47家企业融资2.6亿元。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参与组建省芯屏产业、新兴产业母基金等6只基金,总规模达43亿元。

在政策与服务的双重赋能下,园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以来,中钢矿院、雷狮轨道等5家企业参与的9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马钢轨交、共芯光子等2家企业产品入选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名单;共芯光子未来网络、泰尔先进材料方案分别获评省级未来产业标杆、优秀商业化应用解决方案案例;马鞍山市青年创新创业园“飞天精兵”和“沙地掘金”项目分获第九届“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此外,马鞍山经开区始终将培育创新主体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现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8家、高新技术企业18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园区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现已拥有先进级智能工厂9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国家级7家)、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3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乘“智”而上、加“数”前行,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大推力。

产城融合 夯实创新发展基底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盛大启幕,全球制造业精英汇聚。来自马鞍山经开区的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马科技)惊艳亮相,其展示的420千瓦级醇氢电动系统,以硬核技术实力成为展区“明星产品”,吸引了大批媒体和专业观众的关注。

作为全省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车“链主”企业,在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的全面赋能下,汉马科技确立了“醇氢+电动”的技术发展路线,持续推动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不断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此次展出的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汉马科技作为行业技术领军者的硬核实力,更是马鞍山经开区聚力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缩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马鞍山经开区深谙此理,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高擎“强产兴业”大旗,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马鞍山经开区锚定“现代化产业新城”目标,坚定不移做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智”“三电”产业,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全力争创“高速全光通信”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已拥有包括蒙牛乳业、汉马科技、蜂巢能源等“四上”企业378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

坚实的产业基底,形成了吸引项目的“强磁场”。今年1-8月,马鞍山经开区新签约项目38个,其中重大项目11个。

项目签约只是起点,落地生根才是关键。马鞍山经开区树牢“七未”理念,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质效,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今年1-8月,完成重点项目投资91.95亿元,投资完成率91.8%;普利特改性材料、天工科技、圣翰新材料等33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100%;红创无菌包装、汇源食品包装、万智新能源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竣工率112.5%。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更新蹄疾步稳。

马鞍山经开区深刻把握产城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全力推动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协同并进,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共生共荣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日前,2025ITF国际网球巡回赛·马鞍山公开赛圆满落幕。谁能想到,这座标准化的国际网球赛事中心,一年前还是一片闲置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为将海外海汽车城二手车市场闲置展厅“存量”转变为发展“增量”,马鞍山经开区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赛事引流-消费促进-城市运营”的资产盘活路子,成功引入ROGT网球赛事中心项目,通过建设网球场地、赛事专用酒店等,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网球运动基地。

从闲置展厅蝶变为活力十足的运动场馆,ROGT网球赛事中心项目,正是马鞍山经开区发力城市更新、不断提升能级活力的生动缩影。马鞍山经开区将以北区高铁新城和城市更新、南区全域土地整治为抓手,持续完善功能配套,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

如今,随着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经开区分院正式运营、全市首家第四代立体生态住宅云栖城项目加快建设、申东遗址公园投入使用,园区的医疗、安居与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虬塘河与掩山河水系整治、银塘南路、饮马湖水系治理、青山河沿线整治等基建项目齐头并进,城市框架与生态基底不断优化,一座环境优美、产业集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高品质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陶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