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举培育1308万“技能川军”,夯实“四川制造”人才底座

发布时间:2025-09-18 16:22  浏览量:1

文/刘云飞

9月17日,116名四川技能人才出征河南省郑州市,代表1308万“技能川军”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与全国3400多名技能人才同场角逐,争夺106个技能赛项王者之位。

近年来,四川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技能四川”建设,不断打造高素质“技能川军”队伍,为“四川制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截至今年6月,四川省技能人才已达130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1.79万人。

9月17日,四川技能人才出发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

政策创新:顶层设计培养“技能川军”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支撑‌。四川锚定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从政策体系、评价机制、激励突破等方面着力,构建政策创新矩阵,“技能川军”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整合多方资源,强化省级统筹,形成覆盖高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对全省技能人才培育系统谋划部署。《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规划(2023-2025)》《“技能四川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规划出炉,不断增强技能人才培育工作部门合力。

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传统五级技能评价上限,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高层次岗位,为企业技术骨干提供职业晋升通道。深化人才发展贯通机制,超3000名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称与职业技能等级互认。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定级考评、直接认定和以赛代评等多元评价,全省已有497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

9月17日,四川技能人才代表团出发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

强化人才评价激励,为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积极组织技能人才参评国家级人才和表彰项目,在省级重大人才项目中单设技能领军人才子项。将近千名塔尖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库,兑现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等待遇。

举措创新:多元路径培育“技能川军”

四川省聚焦创新培养体系、训赛结合、发展特色技工教育等关键,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手段,构建起政府主导、院校支撑、企业参与的全链条技能人才培育良好生态。

培训体系革新,创新以省市县三级共同编制培训计划为“牛鼻子”,聚焦“15+N”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开展省本级示范培训班,在全省五大经济区城市中开展省市县分级分类培训试点,推动建立完善省级示范带动、市级主导实施、县级细分落实的工作体系。同时,积极构建以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主,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支撑,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承训体系。

以赛代训培养人才,打造四川竞赛品牌。设立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建设227家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强化竞赛研究和集训选拔能力。成功举办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带动1000万人次参赛,赛事规模在全国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中位列前茅。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在世赛累计斩获4金4银3优胜奖,在两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斩获8金5银9铜114优胜奖。

四川省通过以赛代训培养技能人才。

在全国率先创新“1+N”政策体系,发展特色技工教育。制定技工院校毕业生学历认同新政,明确四川省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落实相关待遇。组建10个技师学院集团,20余所技工院校获批开展“教育强国”、“三名”工程等项目,实现“办学硬件升级+数字资源扩容+教学质量跃升”提质增效。院校与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合作开设“校中店”“校中厂”,建立生、校、企“三赢”长效机制。全省102所技工院校近5年累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超30万人,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图片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