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暴奢靡而亡的石崇,竟是文学巨匠,连王羲之、李白都为之点赞

发布时间:2024-01-22 13:00  浏览量:2

富与奢,大约是后人对石崇根深蒂固的印象。

但你知道吗?他也是一代文学巨匠,流传下来的有七篇名作,备受后世文人墨客推崇,就连书圣王羲之、诗仙李白也对其作品赞不绝口。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不一样的石崇。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关于石崇的贪暴奢靡以及命运结局,上一篇文章已经写过《富过石崇:公认的“炫富一哥”,皇帝都比不过,最后结局如何?》(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击阅读),在这就不一一复述了。

石崇自幼聪慧,但他的家庭注定不可能给他什么好的文化熏陶。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他的父亲石苞以武事起家,虽官至三公。可在魏晋门阀制度下,他们家只是一个暴发户而已,根本不被高门大族看好,甚至常遭人轻贱。

可石崇却丝毫不在意,仍勤奋向学,笔耕不辍。

史载石崇“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晋书·石崇传》)。

他在公务之余,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毅力。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在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石崇开始广泛结交文学之士,召集了众多文学大家,成立了西晋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尽管这个流派的兴起带有一定的投机意图,主要是为了巴结权贵政客贾谧,但其中也不乏真正的文学巨匠。

像有着【太康之英】美誉的陆机,陆机的弟弟陆云,以《三都赋》称名的左思,提出【三理之一“言尽意论”】的欧阳建等等。

这样的团体堪称是那个时代杰出文学家的荟萃团体。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石崇能成为团体中数一数二的成员,也正说明他自身的文学功底还是不错的。毕竟“没两把刷子岂敢在众多大佬中献丑。

当然更重要的贡献:还是他有钱,花大力气建了座别苑,就是名传后世的“金谷园”。

他利用自己雄厚的物力财力,在金谷园多次举办大型文学聚会活动,成为文学史上文人团体聚会的重要篇章。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相信很多朋友读书的时候,都有读过王羲之《兰亭集序》吧!

可你知道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竟是仿照石崇的《金谷诗序》所作的,是不是感到震惊,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据《世说新语·企羡》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现在的我们,只知道《兰亭集序》,很少有人知道石崇的《金谷诗序》,或许是因为他的“炫富”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吧!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王翊从洛阳还长安,石崇在金谷园中为王翊设宴饯行。宴后把所有宾客的诗赋录为一集,命名为《金谷集》,石崇亲作《金谷诗序》以记其事。

被王羲之奉为圭臬的《金谷诗序》就是这样来的。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还有诗仙李白也曾在其作品中引用过石崇的金谷盛会,足以见证石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结尾是这样说的:“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

意思是说:“如果宴会中的某人写不出诗来,就要按照古代金谷园的规矩罚酒三觞。”

李白都备受推崇的石崇是不是文学大家,这毋庸置疑了吧!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石崇在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品应该是《王明君词》(本为王昭君词,因避司马昭名讳,故改之)。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具体释义大家可以上网找找。石崇的《王明君词》开一代先河,为王昭君赋予了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因为西晋之前的昭君故事都是吞药而死,而他的词改为“自戕未果而苟且偷生”,之后对其辛酸求生的描写,这远比吞药而死,更加具有文学意味,是昭君故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文学成就。

清代的何焯甚至将其与曹植的作品相提并论,足见石崇的文学素养之高。

“此曲“逼似陈王”(陈王就是曹植)”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石崇是西晋时期贪暴恣肆、奢侈成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抢劫致富、依附权贵而声名狼藉,最终也因财富而招致杀身之祸。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作为文学家的身份同样熠熠生辉。他的七篇传世名篇,如《思归叹》《自理表》《金谷诗序》等作品(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阅读),展现了他优异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石崇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他既是富豪、才子,也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悲剧人物。

正如这句话:“英雄与时势,如影随形。”

从石崇的故事中,大家能否学到些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