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有趣的小故事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5-09-24 06:48  浏览量:1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在博客上,拜读北大教授孔庆东的文章。孔老师言辞犀利,颇有几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格。这样的风格,在现代文人中已不多见。自媒体则有更多的戾气。网暴的发生,在很多不该出现的事件与情境时。

后来知道,孔老师是孔子的后代,不由生出感慨之心,原来是这样!

孔子的后人,已繁衍了七十几代。孔子本身不是多子的人。可是,七十几代的生生不息,如今该是一个怎样庞大的数字!我曾经以为,孔子是山东人。他的后人应该在北方的多,迁徙到南方的只是凤毛麟角。

想当然耳。零八年在网上玩博客,后来又玩扬州晚博。上晚博不久,认识了一个孔子的后人!这位正宗的扬州老乡,有族谱的孔家人,证明着我想当然的可笑。多少年过去了,虽然与扬州的孔老师至今没有机会见面,透过他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点孔门后人的情怀。文如其人!

那天,偶遇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喊了他一声,自己却激灵了一下。他的名字,怎么与我在博上认识的朋友这么像?忙问他是不是认识那位文友,两个人是不是同宗同族?他很茫然地说“不认识,不知道”。

忽然,我福至心灵地问,与孔子有没有关系?他说有,是“令”字辈,哈哈!原来,“令”是辈分。那个将乒乓球玩得出神入化的孔令辉,也是同辈了。

我站定,细细打量这个认识很多年的朋友:白白净净的外表,气质儒雅。不说话时,有几分腼腆。说得兴起时,却“挥斥方遒”!他个子挺高,是孔子的基因。孔子很高,相当于现代一米九以上。“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在咱的年代,也是鹤立鸡群!

他被我看得有点发毛:你干什么?我们刚认识?我笑着说:你不像孔子。他好奇了,“你见过孔子?”我狡黠地笑了,见过!如果你不知道孔子长什么样儿,请听我说!“你讲”!

根据《史记》和孔子学生们的描述,孔子的长相太有特点了。他脑袋四周高于中间,“生而圩顶”,即像一个倒过来的屋顶,故得名“丘”。《红楼梦》中,王熙凤在贾母说起小时候调皮,脑门被磕留个小“窝”时,妙语解释:小坑坑是用来装福装寿的,比寿星老凸出的额头有福寿。

孔子的“丘”状脑袋,是用来承接日月之精华的吧。孔子的长相,他的学生子贡转述过一个郑国人的描述,且得到孔子本人的认可:“额头像唐尧,后颈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论名气,子产不如前三位。他是郑穆公的孙子。

除了这些,孔子的眉毛、胡子倒着上长。当年周润发扮演“孔子”电影上线后,有不少文化人惊呼:周老师的孔子太帅,不像历史记录。那个朋友听我胡侃,愣愣地盯着我,仿佛我真看过孔子似的。

我继续发挥:孔子为什么这么聪明,会成万世师表?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是叔梁纥和颜徵在的年龄差啊。孔子父母相差四十岁左右。“老夫少妻养才子”。看过国外一个统计:年龄差在三十岁以上的夫妻,生育出天才儿女的概率,比年龄相仿的夫妇多出好几倍。长子或独生子,概率更高。

朋友立马找到漏洞:孔子是老二,不是老大。我乐了。孔老二是大排行,他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皮。对叔梁纥与颜徵在来说,孔子是老大也是独子。

朋友说:我真不知道,孔子是这样的。听你这么一讲,好像对孔子有点熟悉感。不过,孔子这么有名,孔老大干嘛去了?我忽然笑了,他的话,或许有几分孔子的味道:谦虚,不张扬。

孔老大‌孟皮,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梁纥与妾室所生的儿子,孔子同父异母的兄长。因先天足疾,未能被立为嗣子继承家族爵位。有关孟皮的情况,在《史记》《孔子家语》等权威史料中均有记载。

“孟皮”的“孟”,表示庶出长子。古代嫡庶制度对非正室所生的儿子,“孟”是专门用语。即“嫡长称伯,庶长称孟”。“皮”在古汉语中与“跛”同义,指足或腿有残疾。

假如没有孔子,孟皮有没有机会成为“万世师表”?不可能。不过我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一定有孟皮的影响。因为孔子父亲去世时,孔子只有三岁。他虚十七岁时,母亲又积劳成疾去世。长兄的扶持,一定有。